《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感悟
《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是一本家庭治疗的书,讲孩子与父母情感沟通的书籍,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很有触动,当我把自己带入这本书,我会发现,会随着读者的这种思绪走入,你会感受到父母对自我认知的水平,决定教育水准,你能感受到培养健康积极人格底色的孩子有多重要,能看见的都是小问题,看不见的都是大问题,大处着手至关重要,最远的最重要的核心是指孩子关系,让孩子在关系土壤当中长大。
此书一共分六章,前三章是我超喜欢的,准备至少在通读一遍。第一章是讲父母是环境,第二章讲环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第三章讲了孩子的感受,前三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是根是本。我们是孩子的环境,亲子关系很重要,构建环境,我们是那环境,孩子是我们土壤长出来的,孩子是主体土壤如有有重金属,那长出来的庄稼可想而知。好庄稼在于好的环境,我们找出翻新我们的土壤,找到打破代寄,打破复制,打破轮回,种出好庄稼。尤其是第一章虽然感觉离我们很远,但恰恰打开了我们教育的大门。揭示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看不见的那些障碍。教育障碍是糟糕的环境?是人际关系?是金钱?是反馈压力?工作压力?时间?其实真心令我们身心俱疲是那些看不见的障碍。我们分辨不出孩子到底是孩子行为导致还是我们受过影响。
是那些看不见的,如:1)给到孩子的反应跟旧时的体验有关,2)不自知。
过往:1)我们对孩子负性不良情绪消极的反应,提醒记忆的闸门已被打开。2)当你想远离孩子,其实是孩子触发我们历史的感觉,我们想远离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那些曾经很难受童年期的感觉。
修复:1)一个人只有释放心中暗藏的忧伤,悲伤才能释放心中的爱。2)学会在内心自我对话中发现端倪,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觉察,消除消极负面的声音,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3)去掉评判性的思维,对孩子对自己,多观察细节。
在培养孩子方面,除非告诉我你是谁?否则我对你一无所知,多了解孩子。培养善意,回应孩子的需求,关注对方。寻找欣赏孩子的特质部分。去理解对方的感受,人际关系处理的方式是首要任务。
现在社会导致抑郁原因大多数是童年没有得到安慰,压抑忽视,否认,反应过度。对这些我们应该积极的感受对方的感受,允许,看见,包容,适度的反应,养成谈论感受,需要正念练习恢复能力。看这本书我发现,我是一个蒲公英型粗枝大叶,婷婷属于兰花型多谈感受。让孩子试着说感受是可以疗愈的,把那一部分悲伤表达出来,把愤怒,情绪,纠结的部分表达出来,是可以调节走出来的。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有物质,物质充足就幸福了吗?可以跟孩子探探这个话题?快乐幸福不是物质基础,而是心态,关系是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幸福是快乐满足的心态
。负面情绪来了并不可怕,让孩子把感受牵出来,不要转移,觉察自我感受的部分进行调节,关注,倾听和拥抱。把孩子当作人,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如果孩子的寿命是80,90岁,那么我们现在给予他的是什么?健康完整的人格、积极的人格底色、开放、婴儿般的心态,好奇,创造思维、合他人。告诉孩子陷入孤独不可怕,承认自己孤独,寻求家人的帮助,这个很重要。第六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家长的行为反应最大。合作宽松的人际互动,定义自己定义问题界限,让自己有界限和孩子有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