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

经济学最初的命题——分工与贸易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云1623

本文2700字左右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句话是现代经济学奠基作的第一句话,也可以说现代经济学的缘起就是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的探讨。

现在我们对分工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不曾耕种,却可以吃到黑土地上产出的白米饭。

我们不曾踏入工厂,却可以享受到最新的手机带来的信息交流。

我们不曾写作,却可以走进精彩绝伦的魔幻世界。

但是当我们认真的探讨分工形成的原因,你或许可以更清楚的理解我们分工的原因和作出的选择。

为了说清楚分工我打算给你几道选择题,请尝试作答。

两份工作的抉择

1、假如有两份工作,第一份一天赚200块,第二份赚150块,你会如何选择?

2、假如两份都是一天赚200块。

第一份工作要求每天工作10小时,第二份工作8小时,这时候你会怎么选?

3、假如两份工作都是一天赚200块,每天都工作8小时。

第一份工作是你擅长的工作,你可以花很少的精力完成;

另一份工作是你不擅长的工作,你可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完成;

这时候你会怎么选?

4、假如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会选择一份一天赚120,干起来又辛苦,却不选择一份一天赚150元却不那么辛苦的工作?

这四道题,反映了我们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如何决策,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一一分析。

生产可能性

很显然,对第一题,假如没有给出其他的条件,你一定会选择那份200元/天的工作。

这里涉及到一个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概念——生产可能性(参见……)

这个选择题没有给出的另一 个信息是:我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模糊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的选择并非是二选一

给你一个小时,你可能会把它用作完成手头琐碎的工作,也可能用来做重大项目的一部分,你也可以选择利用这个时间向领导汇报工作,或者三者兼备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把我们的收益用金钱做了量化,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工作可能不那么容易被量化。

就好像我们不知道琐碎的工作、重大项目的一部分和汇报工作的收益的确切收益。——这是管理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但是从整体工作来看,你如何选择你的时间安排,其实反应了你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决定了你的产出。

我们如果用一种可以量化的方式来考量我们的生产可能性,我们会尽可能地选择一份收入更可观(效率更高)的工作。

分工和专业化

第二个问题,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比较工作时间。

同样的,在仅有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你应该会选择第二份。

因为第一份工作时薪比第二份更高。

这背后反应出的是分工之后带来的熟练度和专业化提升。

我们先不考虑高附加值的工作,就以简单的切菜来看。

郭德纲和于谦有一段相声《舌尖上的大爷》,说的是于谦的父亲在全聚德学了10年剥蒜,又剥了10年葱,被封一级“松狮”,获得了法兰克福“歧视”奖。

相声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也说明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分工在不断的完善。

中国古代有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就是社会分工导致的技艺传承

一般来说,专业化会导致我从事某项工作的收益远高于另一项,所以我更愿意从事个人收益高的工作,而通过贸易来解决其他方面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猎人会专注于打猎,而用多余的猎物换取粮食和蔬菜。

这远比他把时间花费在种粮、种菜上获得收益更多。

贸易其实导致了全社会福利和消费的增长

而分工和专业化必将带来下一个问题,专业化带来的机会选择。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

第三个问题,在收入、时间确定的情况下,考量难易程度。

在其他条件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能更愿意从事低难度的事情,这其实跟专业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拿我自己说,假如我有空,我更愿意坐下来看看书,写写稿子,虽然看的人不多,至少还有点击量。

如果让我去养个花花草草,以此为乐还行,要是以此为生怕不是要饿死~

我写稿子其实放弃了我养花花草草和休息的时间和收益,这其实就是写稿子的机会成本

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写稿子带来的回报一定要超过养花养草

这种优势就叫做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的意义就在于,他们成为了专业化的动力。

换句话说,贸易就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上的

专业化和贸易并不意味着我在某一方面有绝对优势——比如说天下无敌。

而在于,对我个人来说,这件事情有比较优势。

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工作时,经济总产量就会增加,这就是如今全球化的分工协作的理论基础。

未来的可能和选择

第四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一份又辛苦又不挣钱的工作?

有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们应该会选择一份轻松而挣钱的工作。

其实,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并不总是这么选择的。

比如在你急需用钱的情况下,可能一份工作的时薪可能并不高,但是由于工作时长的增加,可以使得总收入增加。

比如:第一份工作要求每天工作10小时,一共可以180元;第二份工作要求每天工作8小时,一共可以收入160元

从时薪来看,第二份工作更高,但是总收入第一份工作更高。

当两个小时上班的收益比两个小时休息的收益更高时,我们就会选择每天10小时的工作。

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收益而不是收入

同样的,我们选择一份又辛苦又不挣钱的工作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期来看我们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比如说学一门手艺,我们需要首先付出学习的时间——这部分时间我们本可以用来挣钱。

这种情况常见于传统的师徒传承比如说德云社,比如说秋山利辉的秋山木工。(注)

用经济学指导生活

经济学是一门能够指导人的行为学科。

读到这里,你可以问自己一句,这有什么用?

简单的来看,它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选择一件长期来看,给自己带来最大收益的事

我们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我们付出的成本,还应当考虑付出的机会成本

我们也可以为了未来的收益,提高我们当前的支出

我们更应该投资自己,因为那意味着我们会在未来获益

我们为了更好地工作晋升和待遇提高而做的种种努力,从微观来看也是一种抉择。

假如我们能够把消费和投资更好地区分开,我们就能更好地花钱。

在计算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我更推荐大家采用自动化设备以节约自己的时间。

用电脑代替手机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即便可能会先支出购买电脑的费用。

用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这些代替重复的日常家务劳动,即便可能会支出设备购买的费用。

用付费学习代替免费学习以节约搜索资料的时间,即便可能会多花一点钱或者走一些弯路。

我更推荐放弃只能短期获利但是影响长期收益的工作。

比如更早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去做一些自己喜欢(这样可以坚持的更久),并且在未来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项目。

比如大学生跑腿送外卖赚到的钱肯定不及你收获知识带给你的收益——除非你未来就要以此为职业,并以此积累经验。

比如无节制的加班,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虽然看起来提高了工作的成效,但是长此以往将显著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注:秋山利辉是畅销书《匠人精神》的作者。

在秋山木工,要想当家具工匠,经历为期10年的学习和实习期才能独立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