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堂——大西北沃土上重塑精神家园的小火苗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家乡的父老乡亲过得日子都很穷。在小学时,我上学每学期大概需要四、五元钱左右,可是家里没钱,一般都是欠着学校的钱去上学,到快放学时才会把学费交齐。我还是幸运的,家里虽然没钱,爸妈还是把我送进了学校,而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上学的机会,特别是女孩子,根本就没进过校门。吃得都是杂粮面,特别难吃(当然现在不觉得难吃),一年也吃不了几顿小麦面做的馍馍和面条,蔬菜只吃自家种的。家里虽然有鸡,但却没鸡蛋吃和鸡肉吃,鸡蛋是买钱的,舍不得吃,是家里平时主要的经济收入,而鸡在快要过年时就买了,换回一些年货来过年。不仅我家是这样的,在那时,家乡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这就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我们定西农村人的生活场景,更早时期的事情因为我太小已经不记得了。
虽说在那时家乡都过的是穷日子,每年却都有令所有为之兴奋的文娱活动。进入腊月正月农闲时节,有露场电影,有农民自行组织的篮球赛,进入正月有秧歌有大戏(秦腔)。每项文娱活动,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我们大西北,这样的场景也就逐渐消失了。在初二那年冬天,是我最后一次耍秧歌,我记得那一年是1993年。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深入人心之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只老鼠就是金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对文娱活动感兴趣了,而都是外出打工挣钱。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使中国经济从此腾飞,让世界为之震惊,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在极度贫困的当时,让老百姓快速的富起来,既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又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避免了被西方资本主义颠覆的危险。然而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没有不变的真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前对的真理有可能变错,错的真理有可能变对,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实行将近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里,国家衡量人才的杠杆是能挣钱,老百姓衡量人的标准当然也是金钱了,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价值观转变,雷锋等以前国家的英雄人物,成为好多人心目中的傻瓜,当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很大。于是,全国重新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好让我们的英雄在黄泉路上心安,也让健在的老革命家以及其儿女们心里好受些。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下,有部分人形成了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激烈的金钱竞争,确实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疾速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要硬的政策,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落下来了。富了的有些人丢了道德扔了人情味,丧失了健康的精神追求,为了金钱可以做出不堪入目之事,导致腐败成风,造成了极不好的社会风气。在农村,每年腊月正月人们都无所事事,因为部分人除了对金钱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觉得过年没一点意思,人们越来越不想过年了,过节没有一种节日的气氛,精神很是空虚。一些文娱活动没有人组织了,没有人参加了,也没有人支持了,因为在人们的心中,只有挣到钱才是最有意义的事,其他事情都是无意义的,所以觉得做了其它事是不值的,就没有人愿意做了。无所事事的人们只有吃烟喝酒打麻将了,既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缺少精神文化活动的人们,是缺乏凝聚力的,再加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如果有国外势力趁机挑拨离开,那就危险了。
因此,国家这几年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投入很多,包括价值引领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近几年,国家几次招集国内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商讨文化建设,让一些老红军老战士进入公众视野提升他们的地位,电视台多放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电视剧和记录片,文化下乡等等。在我们乡下,每年五月五都唱戏,每年每个村都要放几场电影,当然城市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比如武术进校园,足球进校园,汉字听写大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活动也增加了。由于我的生活圈子较小,所以有些精神文明建设我没有注意到。
这些年国家在精神文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政策调整和资金投入,由于人们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好多年了,效果不是太好,比如在乡下放电影和唱大戏,虽然是免费的,但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不参与的理由是没意思和看不懂。这样一来,改变人们价值观的重担又落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头上,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在最近十几年,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提得最多的话题,各种教育改革一轮接着一轮,改来改去,仍然与应试教育脱不了关系。在我们西北,虽说素质教育被提得震山响,但应试教育的力度不降反升,各校之间的评比却越来越严重。素质教育要么只是空洞的说教,要么就是只说不做。
我觉得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应该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应试教育下,学生提高的只有应试能力,其他能力都受到了抑制,比如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欣赏美的能力等各项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这几年提得为什么这么响?原因是这正好弥补了在应试教育下学生被抑制的其它各项能力。况且我们即将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是必然的,现在我们不认可,只是时间的问题。
每一项新政策的产生,刚开始时都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被大多数人认可,再过一段时间后,会走向极端,需要做出调整,不然会走向僵化,影响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刚开始时,激励了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马列主义告诉我们,凡事都要用发展的看光看问题,这是绝对正确的。
由上海互江网发起的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推广利用互联网进入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开始。在上海互加计划的影响下,我们甘肃定西市六县一区发起的阳光课堂,特别是安定区的李家堡学区,以教育扶贫为目的,大力推动美育教育,提升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一年多来,以安定区李家堡学区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影响力越来越大,阳光课堂得到甘肃省教育厅的关注,并且充分肯定了李家堡学区的阳光课堂。
对于美育教育,我粗浅的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美育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家,而是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的大批观众,一个不懂舞蹈的人,是不会花钱去看舞会的,即使有人去,那只是偶然现象。像其它的音乐会,绘画展、诗词会等等,都是这样的。同样是看电影,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学校能够培养出具有赏美能力的学生,国家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才会有大批的观众光顾,否则,即使国家再努力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即使让老百姓免费去看也是无人问津的。所以,美育教育才是重建精神家园的关键。素质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课程做支撑。记得我们李家堡学区的邵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在学校我们只谈课程,只有课程才能改变教育,只有课程才能撬动管理。”素质教育也一样,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只有实实在在的课程才能实现。
互加计划和阳光课堂都是我们大西北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每当上课前,孩子们走向多媒体教室的那一刻,脸上流露出的那种期盼的神情,是我们继续努力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走不一样的路一定艰辛,做不一样的事一定艰难,阳光课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即使再艰辛即使再艰难,既然迈上了这条路再也不可能回头。
上海互加计划推动了全国互联网教学进校园的进程,阳光课堂必将影响我们周边地区的学校,以点带面,终将覆盖整个大西北。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李家堡的阳光,虽然在整个大西北小的不能再小了,但它就像一个小火苗一样,只要遇到合适的风向,必成燎原之势,燃遍整个大西北,成为我们大西北的精神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