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宋太公不希望宋江入伙梁山

2023-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沐春闲话

青州杀了刘高、刘高妻子后,宋江与花荣、秦明、王英等好汉担忧官府围剿他们,清风寨乃弹丸之地,必定招架不住,他们商议去找吴用等人,投奔梁山去。

一般人马兵分三路进发梁山,打着捉拿梁山贼寇的名义,以此避开众人的耳目。途中,宋江接到家书一封,信中说宋太公去世,等他回去办理丧事。

宋江是大孝子,哪里呆得住,立马要回家去。众好汉不愿意宋江中途离开,说人死不能复活,等在梁山安顿后再回去不迟。因为他们担心群龙无首,他们认可宋江,早已把他当成大哥,一旦他离开了,怕耽误了入伙梁山事宜。

宋江心急如火,哪里肯听兄弟们的劝说,立刻启程回家。

回到家才知道宋太公压根没死,原来是哄骗宋江回来的。为什么哄骗他回来?是因为宋太公担心儿子落草为寇,于是以宋清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身故,骗取宋江回来。

问题来了,宋江不是因为杀了阎婆惜到处东躲西藏吗?宋太公此举不是让儿子自投罗网吗?

原来是宋太公打听到一个消息:近闻朝廷册封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宋太公想来即便官府抓宋江去,也会从轻发落,也只判个徒流之罪,不会伤及性命。宋太公揣度得很准确,事实上后来抓住宋江后,也只是打了二十脊仗,发配江州而已,并无性命之虞。

回到家里后,两个都头得到消息,前来捉拿宋江。此刻的宋江,心身安宁,知道了朝廷赦免大罪之人,即使被捉拿归案也并无大碍,何况,阎婆惜家没有苦主去告发他。反而没有躲避官府的人,大大方方打开家门,砍羊杀猪温酒招待那些前来捉拿他的人。

宋太公是有些家底的人,拿钱到处打点,帮宋江买了个服狱的好去处——江州,乃鱼米之乡。出发前,宋太公不放心儿子,把宋江拉到僻静处交代: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在心。孩儿,路上慢慢地去,天可怜见,早得回来,父子团员,弟兄完聚!

从中可见,宋太公是最了解儿子的,儿子是个不安定分子,随时有可能犯案落草,是个犯上作乱的高危分子,知子莫如父呀!这是临别时的警告。当然,也寄托了宋太公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宋江服完牢狱之后早点回来,一家人过太平日子,以家里的丰厚资财,完全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犯不着落草为寇。若是往更大的心愿去说的话,宋太公对儿子重登仕途也是抱有希望的。宋江已经得到朝廷的赦宥,减轻了罪行,只要乖乖去服狱,满刑后重登仕途,那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不是有先例吗,杨志赦免之后不也到处贿赂求官吗?只是他倒霉碰到了高俅,没有达成心愿罢了。

那清风山一案呢?怎么了结?看官或许还记得,那时候的宋江隐姓埋名,不喊宋江,喊张三,所以除了阎婆惜一案外,宋江并无其他案底,如今宽宥了,想要来个咸鱼翻身,概率还是有的。

那么宋江是怎么想的呢?他对前途当然也有幻想的,重新穿上官服,哪怕做一个小小的押司,也属于官府的人,对宋家而言,也属于光耀门楣之事了,他还是把老父亲的话听进去了。

路上,途经梁山泊时,故意选择走偏僻的小路,就是不想被那帮所谓兄弟纠缠,自己可以一门心思去服牢狱,然后才能实现自己重回仕途的愿望。

结果还是被好汉们找到了他,正如宋太公所预料的那样,好汉们劝他上山入伙,此刻的宋江无比坚定,果断拒绝他们的好意。以“上逆天理,下违父教”的理由拒绝。

这句话不也是在骂梁山好汉不忠不孝吗?此话已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想法。眼下的宋江,是打定了主义不入伙的,那会不会是因为宋江对自己的前程抱有更大的期待呢,所以他宁可选择去坐牢,也不愿意跟好汉们上梁山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以上仅属个人观点,如有谬误,敬请忽略,或留言讨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