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人生

2020-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Alynn333

年前收拾老房子,收出来了很多宝贝和回忆,读书、工作时候的老照片,很久以前的曾经钟爱过的衣服。可是要整理,就要清理。各个房间转一圈,发现很多东西都很亲切,舍不得扔。

家里的家具色调有三种,后身母亲房里是父亲在世时黄色家具,那会流行的那种米黄;前边小东屋里枣红色家具从大姨家淘汰来的;西屋老弟房间里是结婚时奶白色的家具。这三套家具都有一定年月了,弟弟他们奶白色的那套时间最短,质量也不敢恭维,材质、做工都没有过去的好。

现代人谈感情也如同这偷工减料的家具,不长远,被现世的喧嚣敲打得尤为脆弱。

收出来了很多旧衣服,多是过时了,一部分是有点小瑕疵,如拉链坏了,或者缺个纽扣啥滴,只有一小部分是破了的。看着这堆衣服,我心里打起了鼓,卖掉真有点舍不得啊!挑挑拣拣送人,实在也送不出去。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过了缺衣少穿的时代。

都说“破家值万贯”,小时候经常厌烦母亲收这些衣服,舍不得扔。那会的衣服还比较新鲜,款式也少。我偶尔还会带出去送给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多的同学。老娘常说:“现在一堆衣服卖三头二十的,总共的钱也买不出一件来”。难道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问题是留着这些衣服到什么时候呢,当传家宝留给后代?用来传承的是过日子的精神还是真的是稀世的“宝物”?

现代生活真是越来越快捷了:出去吃饭一次性餐具;医院检查一次性口罩、手套;家里也是一次性垃圾袋、纸杯、鞋套……小时候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穿过几个穿夏秋冬,甚至有的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实在坏了就拿来当抹布。

究竟是一次性快速消费好呢还是修修补补的物尽其用的好呢?

生活或许也不至于拮据到衣服要修补多次的程度。只是一次性消费完成就扔,偶也实在认为不可取。

在国外很多国家,扔垃圾都是收取高额费用的。德国关于扔垃圾的费用收取标准都细化到了垃圾桶大小,处理程序与次数的程度。因此很多国家在扔垃圾之前还有一道程序就是“回收”。日本对垃圾的处理和回收设置了诸多的规则,收费垃圾的规则体现了科学精神,对环保意识的高度重视。

貌似有点上纲上线了,不过真心觉得太浪费了。于是我又开始进行第二次筛选,拣出来一堆,决定洗干净,分类送人。我跟老娘俩每天早上洗洗涮涮,洗了四个上午,终于结束了。

关于“修补”这个话题这几天一直在脑子里转,只是无从下笔。想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当今社会如此高的离婚率就是浮躁现实浅薄感情的写照。

 “失恋三十三天”里的一段话,非常经典“买台电冰箱,保修期三年,你嫁了个人,还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出问题呀,出了问题就修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加看重个性的解放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了。在追求自我的路上,保持自我精神的独立和对婚姻家庭的负责之间有着多远的距离?在个性解放和对爱情忠贞之间真的只是醍醐灌顶的刹那瞬间?

保有一颗淳朴真诚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安稳和精神的自由,过一种处之不厌的舒适的婚姻生活。虽不易,也努力。浮华面前,沉下心来,看清脚下的路,走对方向,慢慢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