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杜鹃
四月的井冈山春意融融,作为井冈山市花的杜鹃花正开得如火如荼,花香飘逸五百里井冈。杜鹃品种繁多,异彩纷呈,姹紫嫣红,但井冈山的杜鹃多是灿若朝霞,艳如红云,燃着激情,透着热烈的红粉气息。我们一行七人来到了这片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乘车上山的路上,一路红歌伴我行:男中音的《黄洋界》庄严深沉;女高音的《映山红》深情高昂;还有大家一起合唱的赣南民歌《十送红军》热情欢快,红歌响彻车中,又飞出车外,歌声久久萦绕在耳边。
“映山红喓映山红,英雄儿女血染成,火映红星星更亮,血染红旗旗更红”。《闪闪的红星》中的这首《映山红》传唱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它朗朗上口,寓意深远,更是因为映山红是革命者的写照。
井冈山位于赣西南,属罗霄山脉中部,绵延五百余里。那里地势起伏,层峦叠嶂,林海无际,翠竹葱茏,不乏山雄、峡险、潭清、瀑多。因它的特殊性,它的不同凡响,因为它是一座革命的山,是一座被烈士鲜血染红的英雄山,所以比起其他的名山更为质朴、更为自然、更为凝重。“十里花海”的杜鹃花海更多是映山红,花开时节,满山是一望无际的红色海洋,如燃烧的火焰,如喷薄的丹霞,我突然想起“望帝化鸟,杜鹃啼血”的历史传说:古蜀国有一位皇帝叫杜宇,为了黎民百姓 的幸福,为了风调雨顺的农事,把帝位禅让给了有治水功劳的鳖精“从帝”,为规劝鳖精要善待百姓,化为杜鹃鸟不停的在从帝耳边啼叫,口喙滴血,溅红花朵,以致“子规半夜犹泣血”,“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走一趟红军路,体会“崎岖”的含义,感受“跋涉”的艰辛,缅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领悟“艰苦奋斗”的可贵和坚定信念的强大力量。井冈山上有30多处革命遗址,只要你一踏上这片红土地,井冈山的每一间老房屋,每一片翠竹林,都会向你讲述在这里发生过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茨坪、大井、小井、八角楼、造币厂、百竹园、黄洋界、营房旧址、红军小道,处处留有红军足迹。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多少铁血男儿慷慨赴死,血沃井冈,铁骨铮铮的先烈们怀着纯粹高尚的革命理想,“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用鲜活的生命奏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麻木的心扉,我明白了井冈山的杜鹃为什么那样红,是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登上海拔1343米的举世闻名的黄洋界哨口,峥嵘峭拔的群山默然守望着这片热土,芬芳的花朵、茂密的森林、清亮的溪水,很难和浴血奋斗、惨烈英勇、残酷激战的词语挂上钩。可是,1928年的秋天那场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有着传奇色彩的迫击炮已锈迹斑斑,但它的故事却广为人传,共有三发炮弹,其中两发还是哑炮,但决定命运的最后一炮却击中了敌军指挥部,当年战旗飘动、呐喊震天的声响仿佛依稀可闻,激战一天,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两个团,胜利地保卫了革命根据地。战火后的井冈山成秃山枯岭,片草不存,但春风吹又生的是烧不尽、灭不绝的映山红,润物细无声蓬勃生长的还是映山红,它如星星之火之势,燎原在莽莽无尽的井冈山上。
政治家、革命家,也是诗人的毛泽东激情澎湃浩气凌云,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的秋天应是秋高气爽,但那年的井冈山之秋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和风雨的血腥。我忽然明白了,井冈山的山峰到处是硬朗的山脊线,带着一种力量和坚定;井冈山的翠竹茂密葱茏,因为它经过血与火的历史,它是一根根“支撑灵魂的脊梁”;井冈山的杜鹃也别样的红艳,是因为革命先烈的血渍从起伏的山峦沉积下来,沉进泥土,化为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革命先烈的灵魂已化为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怒放在井冈山上,井冈山已成为中国人民信念的象征,已形成了一种“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也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精神。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云烟,是先辈们“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坚定不移、视死如归的革命信念,是百折不挠、舍生忘死的革命行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胜利和幸福的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井冈山之行注定不会像以前的游玩那么轻松闲散,它是一次红色之旅,有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鼓舞,太多的激励,是一次革命传统的洗礼,井冈山不但是一座革命的圣山,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一位诗人说过:“在英雄倒下的地方,我起来歌唱祖国。”我恍惚看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竟相怒放,那殷红色的骨朵如鲜血点点滴滴洒遍群山,红得浓烈激情,红得热烈质朴,如云,如霞,如诗,如歌。 ,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