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武汉21天写作

性能测试(1) - 性能测试的需求确定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2人  lingyunyang

当问到性能测试的需求,我们的客户有的时候可能会回答,“我们要支持20000个用户同时在线”,或者“每天有10000个用户同时访问这个网站”,更有甚者“我们也不知道,越多越好吧”。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去确认性能的具体需求呢?

看似很明确的需求

就拿刚才提到的,当用户说“我们与10000个用户同时访问这个网站”。 这个时候看似我们的需求已经很“明确”了。真的很明确了嘛?

其实不然,10000个用户同时访问这个网站,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有可能有5000个用户仅仅是在浏览静态页面,2000个在创建表单,1000个在做查询,还有... 真正产生压力的用户是谁呢?这恐怕不能单单从10000个用户同时访问这个网站得到结果。

之前做过一个项目,客户为某机场,他们为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但是提供wifi的同时,会在不同的页面播放广告。后台有一个广告管理系统,可以做一些配置,根据优先级来投放广告。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算法,主要是投放广告的比例。当然机场还有很多物料服务器,主要是用来存放广告的图片等等。当时用户给的性能需求也就一句话,我们每天大概有xxxxxx个用户连接我们的wifi。那怎样来做性能测试呢?

多少个用户连接wifi其实只是一个最表面的现象,在连接wifi的同时,其实系统做了很多事情,首先连接wifi的时候会去访问分发服务器,确定要播放哪几个广告,其次会根据分发的广告,去物料服务器上找相应的资源,然后打点把广告的访问的历史数据记录到数据库中去。这是能联想到的一些最基本的后台操作,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瓶颈,都需要去考虑。

所以在考虑性能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同时需要分析用户活动,从而确认系统的性能测试目标。

分析历史数据

对于性能测试来说,如果有很详细的历史数据,这将是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数据源。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很详细用户行为。之前我们有做过一个项目,性能测试的需求就基本上是从历史数据中得到的。我们对数据库进行了很详细的分析,从而来设计性能测试用例。这其中主要包含,系统的哪些service承受了压力,压力是多大,用户量是多大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对于业务的了解不够深,很容易导致场景的设计缺失,从而产生测试的场景和实际的场景有所偏差。 比如分析某张表,分析出系统有10000个插卡的拔卡的记录,有的人可能直接就开始写脚本了,模拟一个用户每天做10000次插卡拔卡的操作。 殊不知,这10000次插卡和拔卡的操作是4000个用户完成的...而性能的瓶颈很有可能就在用户的管理,而不是插卡拔卡产生的压力。

所以建议大家做历史数据分析的时候,在了解真正业务的同时,可以很多人去协作完成,这样可以分析出更全面的场景。

我们也不知道需求是什么,你们看着办吧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个新的项目,客户对上线后的用户体量并没有很好的认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真的看着办吗?

通常我们会对系统进行负载测试,就是在被测系统上不断增加压力,直到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超过预期或者某种资源已经快达到饱和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瓶颈是什么,支持多大的吞度量。再通过一段时间的稳定性测试,让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一周)维持一定的压力,去查看相应的性能指标。

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我们的用户,我们的系统现在支持多大的用户访问量,吞度量是多少。

当然,现在提到的这些都是广义的需求,对于性能测试本身来说,我们也有一些明确的需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index,这个我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会继续去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