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好說話职场创业

赋能,对话的最高境界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7681人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01

今天你到公司,突然大BOSS给AB两个部门的员工宣布,“我们将合并AB两个部门,但最终只能留下一个部门经理,请所有人进行投票选择。”

如果你是员工,该选择A经理还是B经理呢?他们的情况完全相反:

A部门经理,个子瘦高,人很精神,我们姑且叫他瘦经理。做事也特别果断,经验丰富,能力强,你有什么问题去找他,他立马能告诉你该怎么做,1、2、3、条理清清楚楚,逻辑非常清晰。而且,他还能主动指出,在工作中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谓是非常负责任的好领导。

B部门经理,身体微胖,笑容可掬,我们叫他胖经理。每次你向他问什么问题,他都不会立马给你答案,而总是反过来问你,“你觉得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好想法呢?这个问题你准备怎么处理呢?”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反而给员工 提问,很少会直接说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

那么,这AB两个经理,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毫无疑问,你,应该选胖经理,从以上的描述来看,他是比瘦经理优秀很多的领导。

你可能觉得,不会吧?瘦经理明显好很多啊,每次是因为不知道才需要去问领导啊,领导本来就要给我们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啊。

而胖经理,什么事都推给别人,不能快速地给出指导,这说明他水平很一般嘛。

但其实,经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想办法发挥员工的潜能,B经理完全合格。

而A经理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瘦经理是更享受帮人解决问题的满足感,长此以往,瘦经理手下的员工也会形成答案依赖症,慢慢就丧失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动力。

这是《探寻式领导》这本书里的案例,所以有意思吧,学会提问,是当好一名领导的重要部分。

不仅在职场中,几乎在所有的对话沟通中,更善于提问的人,往往都会收到别人很高的评价,而且也更容易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02

在沟通中,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为,和别人聊天,自己说得越多,越不容易冷场。

但绝大多数人实际上更愿意表达,如果你一直在滔滔不绝说话,对方反而觉得很不舒服。

一个会聊天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人,而尽量让对方多表达。

今天的分享是,赋能,和别人对话的最高境界。

我把这个模型称为“机器人聊天工具”,曾经有语言学家发现,如果机器和人聊天,机器只用学会三句话,就可以保证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if !supportLists]1、[endif]“赋能词汇”,在真正的问句开始之前,给对方赋予能力。

2、“你觉得呢”,绝对的神句,可以让对方一直深入挖掘自我。

3、“你喜欢什么”,这是别人最喜欢回答的问题。


03 

赋能词汇”

你如果经常看些著名的访谈节目,比如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the daily show,中国的鲁豫有约等。主持人的提问环节通常十分重要。

著名的访谈都是加入很多赋能的词汇在前面。


比如曾经有记者对冯友兰大师提问:

“冯友兰先生,作为当代少数几个真正能把中西方哲学思想融会贯通的人之一,对于“英语是否能够准确表示中国哲学精髓”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吗?”

这位记者就做到了在问句前加入赋能描述“作为当代少数几个真正能把中西方哲学思想融会贯通的人之一”。说白了,就是给别人带高帽子,让别人更加充满能量和自信回答你的问题。

再比如李娜第一次夺得澳网公开赛女单冠军时,外国记者采访李娜:

“您在一个中国人不擅长的体育项目上拿到了冠军,而且您是一位“体制外”的运动员,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记者两句话就把李娜的冠军抬高得非常不容易,可谓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但与此相比,也有一些提问就显得非常业余了。

穆里尼奥带着国际米兰到鸟巢比赛,输给拉齐奥,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穆里尼奥抱怨鸟巢的草皮太差,影响了国米的发挥。有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在同等的鸟巢场地条件,为什么拉齐奥取得了胜利?”穆里尼奥回答:“我终于知道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你们的足球记者提的问题太业余,你们似乎不大懂得足球。你们中国人赢得了很多项目,只有足球不行,你们的问题离高水平记者的问题太远了。

04

 “你觉得呢”

回到我们开头胖经理和瘦经理的案例,无独有偶,在另一本书畅销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里,也举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只是作者威廉·奥肯发明了一个新词汇,叫作"猴子理论”,意思是把责任或者"下一个动作",比喻成猴子。

比如,对于一件事的处理,本来是下属的责任。但是因为人人都有"逃避责任"的天性,他们遇到困难时,在家依赖父母,在公司依赖老板。所以每次遇到问题就去请教老板。这相当于他找老板说:老板,你帮我照看一下我这只猴子好吗?

无论老板回答的是“你应该怎么怎么做”,还是"我现在很忙,我想想再告诉你”,这都等于老板已经收下猴子,替你照看。

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用一个神句来回复他:

你觉得呢?

比如下属问:"你觉得怎么处理好呢?”。

你可以回答:"你觉得昵?”

这个"你觉得呢?”是一个神句。作为管理者,你要牢牢记住,对着镜子多练几遍。

他说:"老板,我想不出来,才找你的啊。”

你说:"这样,你可以找几个人头脑风暴一下,一起再想想。我今天下午5:30有点时间。到时候,你拿几个方案,我们俩讨论一下。”

下午5:30,他带着5个方案来了。他讲完后问:"你觉得哪个方案好昵?”这时候,你要怎么回答?对了 。

你要说"你觉得呢?”

他说:“B不错”

然后你就可以让他解释一下为什么B方案不错,为什么他认为其他方案欠缺。

这样在讲的过程中他也进一步梳理了思路,你也可以从他的描述中验证他的想法是否得当。

05

如果在对话中,你实在想不到对别人问什么?那就问这一句“你喜欢什么”?

请注意,这并不是一句敷衍性的问句,它同样是充满力量的赋能式问句。

给你分享一个故事:

海军迈克尔伯拉肖夫在美国的最新式军舰之一,“本福德”号上担任舰长,在他任职的20个月当中,本福德号只用了预算的75%,为美国海军节约了140万美元。

而与此同时,他的战舰各项作战指标达到了太平洋舰队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通常而言,一个战舰的部署训练周期分两个阶段,有1/3的新兵在服役的第一个阶段还没有结束就会离开;第二个阶段,只有54%的人能留下。

而在阿伯拉肖夫的舰队上,百分之百的官兵都会继续参加第二阶段的训练。

并且在他的舰船上,下属官兵晋升的比例是美国海军平均值的2.5倍。

如此惊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

按照阿拉肖夫自己的说法,他所做的无非就是不断提问,认真倾听,然后根据大家的信息采取行动,我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阿伯拉肖夫当舰长的时候,却没有颁布任何新命令,他反而是与舰艇上300多名官兵,每一个人都进行了5到15分钟的面谈,在面谈中他会问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你喜欢这个舰艇上的哪一点?

第二:你最不喜欢哪一点?

第三:如果可以的话,你希望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假象你有一个孩子,他对于读书这件事很排斥,你需要和他进行一场对话,应该说些什么呢?

你可以尝试用我所讲的“机器人聊天工具”法,你看看效果怎么样。你可以把感受写在评论区。

如果你对我说的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以下蓝字,我们一起成长:


有效训练你的沟通表达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