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诗词赏析

寒食节|王昌龄《寒食即事》诗词赏析

2020-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榆木斋

王昌龄《寒食即事》诗词赏析

文:枯木

《寒食即事》

【唐】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提到寒食节,如今很少有人了解,只有在少数地区还在保留着这个节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已经快消失殆尽,都用清明节代替。事实上,真正的祭祖扫墓的日子,应该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著名贤臣介子推而起。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忠心耿耿,“割骨奉君”,历尽磨难,一直辅佐在身边,晋文公复国后,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介子推。

对此,介子推没有他人一样主动请赏,并且不屑与屑小为伍,不食君禄,携母入绵山(如今介休市)隐居,晋文公发觉后入山寻找,为了让介子推出来,便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拒之不出,与母同时焚身绵山。晋文公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食寒食,结合墓祭,立庙祭祀,于是形成了在寒食日祭祀祖先和先贤的节日。

介子推在公元前636年去世,距今已有2656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纪念屈原要早358年),忌日为冬至后一百五日。寒食节祭祖扫墓,认祖归宗,刚开始习俗只是在中原一带流行;到了汉代,寒食墓祭之风渐盛,“扫除墓地”(《汉书•酷吏传》)成了常规;到了三国魏晋时期,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习俗掌故特别垂青,于是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

介子推忠贞高洁,万世流芳,历来受到后人推崇,不仅用 “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墨客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诗词不胜枚举,我们选了一首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词,略作赏析,缅怀先贤。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这首《寒食即事》为王昌龄寒食节祭拜介子推庙时创作的五言律诗。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首联说明寒食节的来历。晋阳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纪念介子推而实行寒食的发源地,这个风俗传承了很久了。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龙蛇火”即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介子推,于寒食节禁火三日。“龙蛇”源自“龙蛇歌”,据说当时介子推去世后,有人作诗讽咏:“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其中的龙指晋文公,四蛇指跟随晋文公流亡的功臣赵衰、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等,回国受封,一蛇指介子推,不屑与之为伍。颔联描写介子庙的情形,大意为:一场春雨浇灭了寒食节的灶火,春天的天空中飞翔着回归的鸿雁。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颈联描写祭拜介子推的人们。人们祭拜介子以及祖先亲人,悲恸哭泣,泪水不断,就好像使得河水都涨了;讴歌介子的诗歌乐曲响彻天空,在云端盘旋,天地为之悲戚。“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尾联抒情。向西见到祭祀介子推的庙宇,不由得让人怜惜和悲怆。

王昌龄这首《寒食即事》浅显易懂,简洁明了,诗人描述了祭拜介子推的情形,抒发了对先贤的无比崇敬和敬仰的心情,本来无须笔者画蛇添足,不过,为了继承古代优良传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慎终追远,追思前贤,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因而笔者不才,略作介绍,希望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灭,薪火永传。

2020/3/29榆木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