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懂诗帝原创投稿专栏诗的海洋

唐代最嘴欠、自负的一位诗人,生前自己夸,死后孙子接着夸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1430人  十二读书会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巅峰,但由于楚辞和汉赋为古文,一般人读来晦涩难通,远不如诗词朗朗上口,故而传播自然也不如诗词。所以现在谈古典文学,必说唐宋诗词。而说到诗词,有一句话叫:诗必李白杜杜甫,词必苏轼辛弃疾。

但其实除了李杜,历史上还有很多优秀代诗人和作品。甚至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诗词的发展。今天要说的这位诗人,可以说是唐代最傲慢自负的一位诗人,有多自负呢,讲两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据说有一次他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苏味道时任天官侍郎,出来后他跟旁人说:“苏味道必死。”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他回答说:“苏味道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他还曾说:“他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他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愿意成为学生。”就问这样傲慢自负的人,还有谁!

后来在他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我要是当时在场,恨不得一刀结果了他!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到这,想必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他的身份了,没错,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诗圣”杜甫的爷爷。唐高宗咸亨进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审言当初写了多少诗,我们不知道,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四十多首,以老杜自负的性格,如果泉下有知,想必是难以安息了。

流传下来的诗虽然不多,但是其中还是有不少经典作品,像《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历来评价颇高。尤其是明代诗词评论家胡应麟对这首诗推崇备至,称之为"初唐五言律诗第一"。我们且来品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是杜审言最享有盛名的一篇作品,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和诗,和的谁的呢?题目交代了和的是陆丞的《早春游望》,陆丞是作者的友人,名字不详,时在晋陵任县丞。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杜审言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诗中的陆丞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

这首诗写出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读罢全诗,止不住的乡愁。

同时这首诗还有一个重大意义的地方是:在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诗薮》评价说,初唐五言律诗,杜审言《早春游望》、《秋宴临津》、《登襄阳城》,陈子昂《次乐乡》,沈佺期《宿七盘》,宋之问《扈从登封》,李峤《侍宴甘露殿》,苏颋《骊山应制》,孙逖《宿云门寺》,皆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者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意思是说,这首诗还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五言律诗的教材和范本,初学者当从此入门。怪不得杜甫的律诗写得如此优秀,原来是基因强大啊!

这么说来,杜审言高傲自负也是有资本的,毕竟本就是与”初唐四杰“齐名的“文章四友”之一。才华是有的,而且人家后面还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好孙子。看看杜甫是怎么夸他爷爷的:“吾祖诗冠古。”

其实老杜除了嘴巴欠点,都挺好!不然应该比现在出名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