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I 图卡26《万万没想到》相信算命么?你可能落入了确认偏误的
大家好,我是北纬五十二度,你身边的学习者。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书中第一部分的观点:确认偏误。
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去找证据。
大多数人的思考机制是:看能够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并且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两种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做确认偏误。即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在确认偏误的作用下,任何新证据都有可能被忽略,甚至被对立的双方用来加强自己的观念。互联网加剧了观念阵营的划分。形成回音室效应。
确认偏误普遍存在,人们理由这个人类特性谋取利益。
确认偏误以上是作者的观点,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有几个典型的例子。
最常见的确认偏误例子是算命和星相学。当你得到一个信息的时候,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心理学上把这个现象称为巴拉姆效应。
八卦信息也是一样。打开微博看热搜,此刻排名第一的是:骚扰迪丽热巴男子被行拘7天 评论区各种热评,观点不一。其中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温柔种茧:“你掏出戒指,对方考虑答不答应,这叫求婚;你掏出戒指,对方考虑报不报警,这就是骚扰。”
在这个例子中,网民要的是娱乐和确认,用娱乐的形式确认已有的观念。
我们来拆解一下。
观点一,求婚正常行为,
观点二,非正常求婚构成骚扰,
观点三,打酱油
无论你秉持哪种观点,其他人都会有大量理由认定你有确认误差。键盘侠的骂战不可避免。这是第一集
新浪网靠给网民提供他们想要的信息来赚钱。根据算法来排列出符合网民喜好的爆标题,这是第二集。
搜索引擎每天会接收大量的搜索请求,会把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再离线地统计分析,得到最热门的TOP关键词。这是第三集。
不要忘了,还有家里固执的老年人。他们的思路和确认偏误如出一辙啊。
小结一下,确认偏误的几个典型例子:算命先生模棱两可的话,八卦消息中你愿意相信的观点,扎根父母脑海中的固执和被用来杀熟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