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痛2:别再说我妈妈的坏话了

2021-01-1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叶与鹤

今天突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两天发生的一件小事触动了我。

一个妈妈出走了的小女孩,爸爸在外一年都不回家几次,从小被奶奶带大。

在奶奶带大的过程中,小女孩还算是乖巧懂事,什么事都做,学习成绩不见得有多好,但是家里的人也没有谁会指责一个没有妈妈,爸爸不管的小孩的成绩,要说家里贫穷,也不见得,总是会时不时的有钱买零食吃。

这样的孩子,在一般人眼里算是被羡慕的对象。

如果这样的长大,也许她能够平安幸福的长成一个还算的女孩,成年以后不会因为年少时缺少父爱母爱而变成一个狭隘、自卑,一辈子走不出原生家庭束缚的人。

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家庭,孩子大都都是跟着奶奶生活,有的妈妈已经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家里来了,父亲外出务工,很少回家,偶尔回一次家,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有的是父母都出去了,一年大概就是寒暑假回回家一趟,每每打电话回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仿佛成为了陌生人。

父母离家,有很多种原因,家乡太偏远,没有可以务工的地方,只能远远的背起行囊,有的是因为感情不和要自立自强的女性,要自己闯荡一番事业的,有的妈妈走了之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留下小小的孩子。

家乡只留下了孩子和老人,她们被称之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老人在家照顾孩子,白天要忙活田里地里,早上和晚上管理孩子的起居,也会很累。

隔代教育在很多方面非常的欠缺,在教育理念上爷爷奶奶奉行只要不冷着不饿着孩子就行,乡村的情况就更为明显。

今天我不说爷爷奶奶在辅导作业方面的问题。

就来说说观念的问题。

在问到家庭情况的问题中,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奶奶们总会说自己怎么带孩子,给做饭给洗衣服,小孩在家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要他们好好读书就行了。

如果还更深入,就会有一些抱怨,自己带几个孙子孙女非常的累,小孩还不领情,儿子和儿媳妇也不会有什么感谢的表示,好像都是该做的一样。

我很理解这样的情况,我也表示同情这种遭遇。

有一部分的爷爷奶奶,在家里经常会在生气的时候说孩子妈妈的不是,每生气一次就会说一次,仿佛带孩子的苦因为说了孩子妈妈的不是就能减轻一样。每每这个时候,孩子就只能默默的躲到角落里流泪,自己舔自己的伤口,一次一次的变得麻木和坚强。

有一个小孩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因为和爸爸离婚了,于是奶奶经常说她妈妈是个坏女人,没有良心,是她抛弃了你不要你了才走的,孩子不懂事,听到这样的话,除了自己很可怜之外,还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一个十足的坏人。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说教之中,孩子成为了一个坚强的孩子,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心怀仇恨的孩子。

在这个妈妈打电话给我的过程中,我听见了孩子的不愿意接电话,也听见了那位妈妈低低的哭泣。

在写关于妈妈的作文的时候,小孩说,老师,我没有妈妈,我不会写,我恨她,写不出来。

在我意料之中,但是也很心痛。

孩子很可怜,大人也很可怜。

以后,要见面的机会就比较的渺茫,电话都不愿意接,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走进彼此。

我不知道她们以后会如何发展。

从小没有母爱的日子,从小就觉得和别人不一样,渴望母爱,但是却与她越来越远。

这会是成长路上永远的伤痛。

没有母爱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我也不是来指责谁的。

留守的儿童那么多,我们都知道留守的孩子很容易让人产生怜悯疼惜的情感,但是留守的老人我们想过她们的处境了吗?

留守老人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步。

一方面,他们还有可用的价值,家乡的地可以种,孩子可以带,把孩子放在家里养是最经济的方式了。

另一方面,他们渐渐的老去了,渐渐的和时代脱节了,身体渐渐不能支撑日常工作和休息。

孩子太小,不能帮助他们,不能理解祖辈的付出,不能有效的沟通,祖辈的教育对孩子起不到作用。

他们日渐加深的埋怨没有谁能理解,甚至有时还会得到怨恨。老人过得非常的不容易。

但是我们有像对待孩子一样的去关心这个群体吗?

留守老人也好,空巢老人也好,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孤独的老去。

从这本身来说,要老人去承担起教育孙辈的重任就是不可取的。

要自己的父辈承担教育自己子女的责任本身就是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无能和懦弱的表现。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努力工作,担起责任,孩子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业。

还有,一定要善待老人。

不然,她们会在你孩子面前说你坏话的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