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观察力从哪里来
2024-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素素1
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是观察。可以说,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人生之路。
与其说观察力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后天养成的。如果在儿童启蒙阶段,阅读“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的系列读物之《自然纪事》,他的观察力一定要远远地将同龄人抛在身后。
《自然纪事》是一本描写自然界动的散文作品,全书七十篇,短小精悍、不乏神来之笔。作者[法] 儒勒·列那尔善于抓住各类动物瞬间的神态,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儒勒·列那尔在《自然纪事》 首篇《捕景人》写道:双眼就是他(捕景人)的罗网,能够将美景捕尽。随后在分段描写中写出捕到的景物——小路、小河、麦浪、小溪、树林;每一个景物都有着不为凡人所察觉的特征,如“河面闪过一道光,仿佛有人丢进个硬币,细看原来是一条鱼翻过了肚皮”,又如他从树林出来,已是黄昏,此时的景物是“地平线上,西沉的太阳正脱去闪光的衣裳,送给散落天边的小云朵。”
不仅宏观上的景象别有风味,微观上的昆虫也情趣盎然。《水蝇》是这样描写的:“今天,苍蝇还格外多,带着一股酸臭味,乌泱泱地涌来。黑苍蝇贴在他们(牛)的眼睛、鼻孔、嘴边干掉的污泥上,绿豆蝇则喜欢在他们新鲜的伤口那儿吮血。”一方面运用了分类写法,把黑苍蝇与绿苍蝇不同的特点写出来,另一方面综合运用了感官体验,既有视觉,也有嗅觉。
此时,我想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句名言: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诚然,我们需要这样的眼睛,这样的观察,这样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