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谷底求翻身》|落袋为安还是鱼死网破?
剧中Glenn为了快速积累创业资本,选择了炒房:买个旧房子,翻新后再倒手卖出去。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分析有几个原因:
1)Glenn原来开的借贷公司,本身对房贷操作就比较熟悉(他其实也是主要用贷款来解决买房的首付资金,当时他的钱也不够);
2)可以利用现成的销售渠道(中介公司)而不用花自己时间;
3)转手相对较快(他预留了两周时间完成售卖。这点存疑,中国市场,不动产反而是比较慢的);
4)房子这种产品是成熟产品,是适合倒卖的一种。在初期积累资金,交易链条越成熟,产品越成熟,环节越短,自己参与的越少,是可以快速复制的优先模式,在把握好需求对接的情况下。
这是他在第一集就开始看二手市场(类似58同城,咸鱼)等先找到买家再去满足需求的道理,所以他转卖旧轮胎,转卖二手车,这样见效很快!
这也是国内一段时间直接做服装贸易、贴手机膜、摆烧烤摊可以快速赚一笔快钱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就可以赚起一小部分市场并赚钱。
5)相较之下,Glenn也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了。他原来的经验能够帮他把握的市场,就这个最好最快。
比如再去转卖旧轮胎,转卖二手车,单次交易的时间和金额都不够,而炒房一次性满足目标。
他算了一笔帐,如果买4.5万,装修的1万预算,卖出8.5-9万,可以赚3-3.5万左右。
他实际入手的房子价格较低,而且主要使用了贷款,但是装修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房间生霉,不仅造成工期多了几天的延误,而且还多花了5000的成本,Glenn团队花了不少额外的心血在房子的事情上。
另外一边已经要交烧烤店铺的租金,同时也要支付店铺的装修费用,以及准备参加的烧烤大赛的参赛费、材料费等等。
时间不等人,一环扣一环,公司一运转起来就需要钱(虽然至此为止,人员薪资还没有发生),这就是"现金流",很多创业公司正是倒在现金流这把屠刀面前。
这时中介公司说有一位意向性买主,而这位买主是打算低价买下再倒手的,也就是说Glenn团队前期的忙活其实是为别人做嫁衣了。当然Glenn也可以选择再等一等,万一有更好的机会呢?毕竟他原来有信心快速完成转手的。
不过,如果这次谈判达不成,而且没人在时限内接手,整件事都凉了。
Glenn出价8.5万,最终和买家以7.5万成交。下面的帐目显示赚了2万元,比原预计少了很多。
但Glenn很清楚,房子交易是一场局部的战役,而百万美金创业则是全局的战争。所以房子赚多少不是关键,这场交易是不是公平也不是关键,都要为顺利完成创业而让路。
Glenn是对的。
不过如果我站在Glenn的位置,前期多花了很多精力,那为什么要在明知道的情况,还让别人赚便宜呢?那家伙就是瞅准了我急需要钱才来要挟吧?
我才不会选择“落袋为安”收2万,我可能会拼个“鱼死网破”,要不然想起来就气。
这不是搞笑,人类的迷之行为有时候就是不可理解,我相信这样的人有不少呢。
行为经济学上曾经有一个“最后通牒实验(ultimatum game)”对我们认为的公平/不公平,自私/不自私,理性/不理性有一番很有意思的实验。
1982年,有一个关于讨价还价的游戏实验发表在了一本经济学杂志上。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每组只有两个参与者。参与者A有权提议如何在他与参与者B之间分配一定数目的金钱。在看过A制定的分配方案以后,参与者B有权接受或拒绝这个方案。
如果方案被B接受,那A和B就分别按照方案所说的拿到自己份额的金钱;如果B拒绝了A的方案,那么双方的收益都会是0。
举个例子,总共10欧元,A可以选择给B分配5欧(自己得5欧),也可以选择给B分2欧(自己得8欧)。
但B可以选择接受(有可能比A得到的少),也可以不接受,把事情搅黄,一拍两散(谁也别想拿到钱)!
在一次现场实验中的统计如下:
这里的数据说明:
1)没有A主动提议给出越5欧元的(这种人会不会很可爱?)
2)大部分B如果听到分的钱少于3欧,就一拍屁股走人,自己能到手的钱也不要了!(反正不能便宜对面那niao人!)
这个“最后通牒实验”是不是和Glenn卖房,或者大部分谈判过程有相同之处?
一方有权提议如何分享一个蛋糕,而另一方有权拒绝或接受提议。如果提议被拒绝,那谁都不能获得这个蛋糕的分毫。
我们总会认为“理性人”会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决定,如果交易达成的结果是否有利,那为什么不做呢?但是实际生活里比这个复杂。所以Glenn的“去努力赢得战争而不计较战役失败”的心安理得才更可贵。
你可能会说,生活里没那么简单好不?这家谈不成,我还可以谈下一家,说不定条件更好。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你再看看,为什么这个社会有“剩男剩女”的存在呢?估计是不甘心吧。
再延伸开去,更复杂了,“最后通牒实验”还有一些变形,比如“DU裁者模式”,这些都提示了背后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些准则和边界,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决定。
现在简单一点,如果你是A,你愿意从10欧元中拿出多少给B?给个6欧不?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