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为什么要学,怎样学》-陈东原

2016-10-07  本文已影响61人  samecome

看书不可仅过目而止,必时复玩味,庶几忽然感悟,得到义理与践履处融合,乃为自得。

如文章中所说,需有忽然之感悟,故读文,不可全然不记,亦不可沦为抄书匠。所以此文既非全然原文,亦不是完全原创。只是用自己的话,讲一个他说的我说的道理。

为什么要学,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让自己活得很好,就需要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这就需要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既然要做,就想做的好,而且做的明白。没有人生而就知道,所以要学。

自学和他学:

这个世界的规律注定了,用我们自己的脑力噙来的学问,比用耳听来的不容易忘记。所以倘若对于学问不去自己下一番苦功,纵使有了结果,那果子也是不成熟的。这规律注定了,除非是自己思考所得,外界的无论是别人告诉的,包括老师上课,还是自己查资料,阅读所得,终究都是二手的。

要想自学,最根本的基本功就是专心。专心不是针对你坐在书桌前,心无旁骛的片刻状态而言。而是你在你整个的时间和经历安排上而言。若你想专心于一件事情上,便要控制自己在此事之外的“外务”上的精力。这并不是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因为若真的是如此,世间事千千万,那许你想做,需要你做,你必须做的事情也何其多,你怎么能够只做一件而忽略其他呢?人有很多身份,也有许多责任,有这些责任,就要做和这些责任相关的事情。凡此种种,你做要做一些外务。而此处的专心说的是,你做外务时,不可分了你人的重心,若你发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己本想专心的事情受到了影响,而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自然也就是不专心了。

养成学习的习惯:

首要即是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你领略到了这事中的兴趣,日日离不开他的状态。试想你的知识欲可以像食欲那样,每日均有需求,若一天离开他,你就会恐慌。如果如此来定义兴趣,我到底有什么是真正感兴趣的呢?和食欲相比,知识的兴趣其实更容易获得,你要想满足食欲,总不能天天都吃新的食物,有新的刺激,终归是不断重复食物而已。而知识,我们知道温故而知新,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去探寻,任何时候都会有新的知识产生。更容得到满足。当你有了兴趣,养成一个习惯便容易了很多。有了兴趣之后,便是方法,方法很重要。

学习的方法:

预备:在看一本书之前,应该首先想一下,他应该会讲些什么。自然,你又不是神仙,肯定不知道他到底会讲什么。那么这种方法的好处在哪?一如果你刚好想对了,那么书中的知识证明你的猜想,则印象更深刻。如果没猜对,你的设想也是有作用的,就像打桩一样,你知道,那些没想到的东西大概是在逻辑的哪个环节,自己的思考又在哪里有疏漏,又可以和自己以前的认知搭建什么样的关系,那些超级记忆法不就用这种方法嘛。

吸收:整体看一下,明白大概讲什么。

疑辨:明白内容里面哪些是重要,哪些是着重理解的,哪部分是 哪个作用。就像整理房间一样,把每块东西整整齐齐地打包好。

记录:

运用:运用是一种复证的方式,怎么样才能说一种知识完全被自己掌握了呢?看书不可仅过目而止,必时复玩味,庶几忽然感悟,得到义理与践履处融合,乃为自得。两步。一步忽有感悟,于书本之外忽有自己语言之感悟。二步,于实践处体会到知识的正确性。

集中注意力

什么叫做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呢?除所研究的对象外,所有情绪思维一起舍却。诸如字旁有其他字,书上有印痕,(书本本身非对象内容干扰),阳光的反应,隔座的喧嚣,壁上的秒钟(环境的干扰),衣襟的压迫(身体触觉的干扰),然则集中注意力何其难也。没有任何一种影像会在人脑里延长至一分钟。总是在活动中。有时候人脑中想的还是那个人,但是衣服发型却早已变化,说不定早已翩翩起舞,思维总是静不下来。所以我们要对其加以制裁,如何制裁呢?可以将所注意的对象做一圆以表之。所有外来感触均在圆周之上,唯我们独一的对象,作为圆心,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守住圆心,延长集中的时间。比圆周法恐怕是适用陈平原先生之法。我何不如思维中散步呢?

注意力的问题不可不关注。其关注人的智力的强弱。所谓天才不就是集中于一事而不知疲倦的时间长乎一般人吗?

休息与运动

为何要运动。一则身体垮了,学成也无用,此事最根本,就更容易被人遗忘,因为这种长远方能体现的运用,多被目光短浅的世人所遗忘。二则强健的身体是强健的精神的基础。拖拉机再怎么开,怎么掏空身体,也没有跑车快。且短期来看,45分钟之专心思想,即会脑昏眼花。身体也因长期伏案而坐,眼睛和胸的皮肤最容易疲倦。休息很重要。可是如何休息呢?一种是脑力休息,学习不同对象,脑袋所用部位不同。用这一部位,则其他部位休息,看电影不就是脑力的休息吗?不知道刚刚学物理,现在学数学,这算不算不同部位呢?睡眠算是最好的休息了。夜间睡眠不足,次日一定精神不足。次日较之精神充足的损失可比昨夜“争分夺秒”的收获大多了。

然则有一种精神耗散严重的情况,需要自行辨别。如果适量读书,纵是用心了,往往尚不自知,如此才好。如果学了之后,常觉得自己非常用心,则其精神一定受累了。故总自我鉴定用心之人,勉之。

学识:

学,是从学问里学得。识,自经验而来。自经验而来,其深刻是他者不可比。可不能举人世间的事都去一一尝试吧。同时,人有其局限性。许多事,终其几辈子也不可能遇见。然则这些经验对你就一定无用吗?你不是乔布斯,等你出生之时,苹果已经满大街。但是这并不能就说乔布斯的经验对你无用。富兰克林说,Experience keeps a dear school.but fools will learn in no other.

从经验外学,如从书本学,除了经历之事可以无限拓宽以外,多少历史上最聪明的脑袋帮你思考问题,提供的思路难道不宝贵吗?可学之事何其多,何者是你需要的,或者之后需要的。这判断的眼光重要且难。学问不过是成堆的无用的砖瓦,必待聪慧的匠人来,才能建立完美的房屋。这判断的眼光何其重要!不过可贵的是。往往我们发现,我们所学的没有哪一个历史上的事实,哪一条数学上的公式,哪一节优美的诗句,科学的真理,后来不重重复复地来到我们最意想不到的途中。

目的

目的和目标。自己多少次拿起又放下。开学定目标和目的的时候,多半是被某句话影响大吹他们的优点。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到底好在哪里。而实行过程中,却缕缕受挫。一则目标实现不了,难免有挫败感。灰心丧气。害怕再收到他们的打击。二则如果目标实现了,恐怕又陷入每日按部就班死气沉沉的感觉。综上,弃之。可是目标的好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目标,人就会无所适从,惰性就来了。正如站在浩渺无边的海洋前面,没有固定的方阵,我们根本就不会踱步。这和上面讲的按部就班是问题的两面。惰性来了,不好,可是总觉得自己的在可以填满时间找事情做而没有收获,也不好。这事,没有答案目前。其次有一些长远的事情,如爱惜身体,平时最不容易提醒,如果没有目标提醒太容易忘记。所以目标,让自己总有事情做,让自己别忘记长远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