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哲思散文

苏轼丨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昨年小店

作者:昨年

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但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林语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最喜欢的词。词中所流露出的洒脱,给了学生时代的我莫大的鼓励。

很多情况下,我们与其说是自己缺乏勇气去做一件事,不如说缺的是这样一份旷达的心境。

高中的语文课,每个人都要准备5分钟的文常介绍。那时,我介绍的就是苏轼。

我说,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到“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没有文人能取代苏轼在我心中的地位。

上周的古代文学课,老师刚好讲到苏轼。比起初中高中,上了大学之后我对苏轼又有了新的理解。

林语堂评价他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巨人,无可替代。

他少年天才,二十岁名满京都。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对人文古迹,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可谓风流倜傥,才气横溢。

欧阳修十分欣赏苏轼的才气,多次和人谈起,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后来他为官为政,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苏洵一早便看出了儿子性格中可能成为致命伤的特点:豪放不羁,锋芒毕露。在《名二子说》中,表露出自己的担心:儿子啊,我之所以给你取名为轼,就是担心你不知道人生在世,不可以太直露,而应该有所“外饰”呀!

可苏轼向来为人坦率,不加修饰。所以观其一生,可谓历尽风波。但他的人品和文品,也正因为这份坦率可爱,有着无穷的魅力。

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却从不选择沉默。王安石眼中,苏轼缺乏从政的经验,仅仅是无用书生。而苏轼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新法,让神宗皇帝也很不高兴。

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注定苏轼的仕途会不顺畅。他几经贬谪,甚至还下过牢狱。起起落落之中,苏轼的性子却愈加温和厚道。

漫长的岁月中,苏轼念念不忘风雨之夕和弟弟苏辙的约定:日后功成名遂,及早退隐,同回故乡,共叙手足之情。

对已故的妻子也永远满怀深情,从不忘两人相濡以沫的场景:读书时,每每陪伴在侧。偶有遗忘,妻子总能从旁提醒。她的聪慧贤淑,她的知书达理……

为亡妻所作的悼亡词,千古传诵,句句深情,让人动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它。”

苏轼就是这样的人。他融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表现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豁达。这些,都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别人狼狈不堪,苏轼总有自己的诗意和洒脱。

雨中,“一蓑烟雨任平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先生,永远可爱可敬。

关注公众号:昨年小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