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经常被忽略的一种身份
在网上看到一位营销专家对消费者的四种身份的剖析,蛮有意思的,想和大家来分享下。他认为,根据产品消费的四个阶段,消费者的身份可以分为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和使用后。即使对于免费产品,也是如此,因为消费者也是消耗了时间成本去筛选的。
在购买前的阶段,消费者的身份是“受众”,其最大的特点是茫然。这很好理解,面对数不胜数的广告和产品,谁都难免会有点选择恐惧症。
为了获得受众的青睐,商家必须唤醒他们的分别心。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产品要么鹤立鸡群,要么只此一家,所以受众才能在茫茫商品中一眼相中。
好,现在消费者已经接受到了你们优质的产品信息,心动之余跃跃欲试,马上就要成为“购买者”了。为了打消他们的购买顾虑,引导他们迅速下单,你要做的,就是通过进一步的产品信息轰炸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为什么像可口可乐这样的知名品牌也整天在打广告?第一是为了刺激消费者在同类产品中选择自己,其次是避免被消费者遗忘。
现在,消费者购买了你的产品,晋升为第三个身份“体验者”。我们经常说的“用户体验”,指的就是这个阶段的事。比如你买了辆轿车,那么加速度、舒适度等因素就是你的体感。不同的体感促使他们给予了你们不同的反馈,比如好评或者中评或者差评等等。
到现在为止,一个消费者已经扮演完了受众、购买者和使用者三种角色,看起来已经走完了完整的消费流程,不过等等,我们再深究下,消费者是不是还有隐藏的第四种身份?
有,那就是“传播者”。这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角色。
有些消费者体验完之后会给予反馈。而这些反馈直接或间接地又影响了其他消费者的决策。间接的,比如淘宝上的评价,大众点评的留言。消费者在体验完一个产品之后,出于某种原因,可能是生气,可能是炫耀,会自发向身边的朋友吐槽或者安利。
如此一来,你的产品品牌就产生了n次传播的作用,这可比单纯的广告投放有影响力的多。
消费者的这四个身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营销人员来上,必须注重消费者每一个阶段的身份转变,不然就会造成他们消费体验断裂,小则造成销售损失,大则造成产品口碑和企业形象的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