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34人  sydneywhatever

1、

最近处于螺旋中打圈圈的状态,转啊转摸不清是向上还是向下,接连加班和出差,穿插接待两拨友人,忙碌是年底的常态。

时间有限,所以上个月的读书笔记没写,这个月的书单没认真看,偶尔在专栏听到有所触动的内容想记录下的想法早已忘完,最近两次的作业都是匆忙写下,运动暂停了,家中很久没收拾,秋冬的衣物四处散落。仿佛没有一个完整的周末就做不了这些事,我陷入了「稀缺」的心态。稀缺是一种「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时间太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因为出差前要清理手头的事情,所以工作效率会很高,因为临近交作业,规定时间内必须写完,所以完成速度比往常快了很多,这便是稀缺带来的「专注红利」。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2、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此前我想到人为设置期限的方式,自己和自己约定无效,就把事情变成答应别人要做到什么,以此期望提高效率,看上去稀缺是个挺好的东西,但专注某一事物就意味着忽略其他,稀缺会让我们关注紧急的事情,忽略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稀缺会俘获大脑,形成一个管窥的效应,就像饥饿者狼吞虎咽,溺水者抓住稻草,思想会自然而然地转向未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只能看到管子里那狭小的视野,看不到长远,因小失大时间有限,所以我暂停了长远看来更有益的运动,投入了需要立即完成的任务,因为工作需要马上做好,运动可以晚点再做,晚点可能还有突发的紧急事件,久而久之,因为没运动远远不如没做好紧急事情带来的即刻影响大,短暂的暂停就变成了长期的搁置。如果做好了紧急事情还算好的情况,如果没做好呢,它会影响着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积压的事情会更多,更觉得时间不够。

3、

稀缺的解决的办法是留有「余闲」。

今年重要的收获来源于李笑来、薛兆丰和武志红的专栏,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进化是逆人性的,事物的真实现状、运行规律比想象中它们应该达到的状态更重要,比起驯化缺点的小野兽,认清自己所处的状态更重要。

感觉太忙、学习时间不够,一心想着压缩时间提高效率但压力更大,索性放空了一个周末,在闲暇中反而理清了思路。

我的问题出在容易跑题,在细节、或者临时引起兴趣的事情上投入过多,计划排的不合理没有留有处理突发事情的时间,生活上需要权衡的琐事太多,需要做的就是把问题反向操作一遍,将重要的事情放进“管子”中。这大概也是钥匙在别处,不能只盯着锁头的应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