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a Better One

2016-12-26  本文已影响96人  卑鄙的鹿尤菌

每年的圣诞节前后都是我开始磨磨蹭蹭开始写年终总结的日子,试图给消逝的时光留下点痕迹。不知为何,每次回首上一年的时候,总会有种淡淡的不甘心,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但仿佛未尽全力一般。但是不管怎样,时间总是溜走了,我知道哪怕重新来过,也未必能做的更好。

关于2016的两件要事儿

上半年的我主要忙于做实验,写论文,结题,答辩,办各种手续,走各种流程,仿佛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般,直到和院长握手合影的时候还在想:“诶?怎么忘了把论文多打一本留念一下?”

坦诚地讲,与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相比,三年的读研经历带给我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和做事方法上的提升。我的导师治学风格一向严谨,在他的影响之下,我也意识到了仔细和认真的重要性。同时,伴随着学术与科研实践经验的增多,思维的逻辑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这些说起来都是虚的,但是潜移默化的量变仿佛洗精伐髓一般还是让我受益匪浅。
说个直观点的例子,假设我需要在一些限定条件下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以前我所采用的方式就是直接去上手去做,遇到问题用各种解决方案去尝试或者四处找梯子完成目标即可,这种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不断试错”。后来发现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由于缺乏对任务的全局把控,很容易就陷入与细节的优化和纠缠之中。
后来经过刻意的训练,整个任务开始之前在我脑海中就提前回勾勒出整个任务的流程与步骤,相关业务的经验帮助我找出可以并行的地方,做事习惯又会提示我留出容错缓冲和优化的时间,通过任务和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有效地分配精力和量化结果。整个流程走完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靠谱的结果了。


一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性格是紧密相连的。我个人一向特立独行不喜约束,又偏偏有颗不愿服输的心,于是总是会尝试选择接受一些挑战。在这个流星飞火的炎夏,我开启了北漂之路。有时候也不得不感叹自己身边的“小确幸”,非常感谢整个Team的关照和耐心,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收获颇丰。
最重要的转变来自于做事的思维方式。像上面提到的流程只适用于个人事务,因为资源、时间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的限制,这样的流程放在团队协作的场景下其实是基本是无法实现的。例如,某项事务对于你来说可能处于高优先级,而对于其他人而言可能并非如此。其他人可能有自己更重要的事务来处理,更何况别人可能也没有无条件全力支持你的义务。
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我也深刻认识到,在各种限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下,掌握如何从外界获取到相应支持的技巧往往对任务的推动更加重要。


关于习惯和认知的更新

今年下半年也开启了每天健身房举铁的日子,强度也越来越大。其实对我而言,健身这件事并不是刚需,也不是要每天拼了命练出一身疙瘩肉。对我而言,每天高强度的锻炼,只是一种放松和休息的方式,就像爱吃土豆鸡丁爱喝可乐那样简单的习惯,谈不上什么坚持。而体重,力量,睡眠以及精神状态仅仅是做这件事本身随之带来的反馈而已,说得更长远一点,它能保证我在被家人需要的时候,我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自打经济独立以后,我也有了更多的买买买计划。以前买东西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价格,因此买了很多表面上很便宜实际上用处不多的东西。后来在买买买的时候改变了思路,除了价格以外,我会重点关注付费所带来的价值。这不仅能让自己少花不少冤枉钱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好的体验。另外,据我观察,很多人都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潜意识里更愿意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付费,这会导致我们错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东西呢?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这很难界定,我只推荐两样:
知识:层次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大家看问题的高度不同。因此,制约一个人成长的因素往往就是自身的思维方式、格局和眼界。发达的互联网为也为知识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载体,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纸质的书籍。通常我们一包烟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让我们获得他人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踩过的陷阱,何乐不为呢?
高频使用的工具:对于高频使用的工具,例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出行工具等等,能承受价格范围内尽量买贵的。因为这些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日常工作效率和生活体验。一个廉价且低效的工具不仅仅意味着糟糕的体验和无尽的烦恼,同时也增加了维修和更换的时间成本。


为了跑得更快,人类发明了高铁;为了飞得更高,人类制造了飞船。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和改变。大家一起挤在帝都还真不是为了享受雾霾里的PM2.5,而是为了见识更多的高山仰止,拥抱更多的志同道合,完成自己对自己的那句承诺:成为更优秀的人!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印在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更衣室里的儿歌,道阻且艰,放在这里聊以自勉:

Good, better, best,
never let it rest,
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is best.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