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杂文随笔——从老虎一词说起
在中国的成语中有许多和老虎有关的词汇:狐假虎威、照猫画虎、调虎离山、狼吞虎咽、龙吟虎啸、生龙活虎、如虎添翼、虎视眈眈、谈虎色变,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天干地支的排列中的寅序列为第三,与之对应的则是十二生肖中的虎,所以就有了寅虎之说。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人对于老虎还有其它的称谓:山猫、山尊、山君、山神等称谓。
在北京还有许多和老虎有关的地名:老虎庙、老虎洞、大小黑虎胡同、清河镇的石虎胡同、朝阳区的花虎沟、昌平县的虎峪,石景山的虎头山、密云县的卧虎沟、京西香山南麓的老虎嘴,风景名胜虎跳峡,大连的老虎滩。而小说水滸传里还有许多英雄的绰号带有虎字的:插翅虎雷横,跳涧虎陈达,笑面虎朱富,矮脚虎王英等等。书中还有一个女人的绰号叫母大虫,古语大虫即老虎,母大虫即母老虎,够历害、够威猛,一个个多有创意的绰号。
不仅地名和绰号如此,中国人的姓氏当中还真有姓“虎”的一说,据说,虎姓来源于周朝姬姓的皇帝,如此虎姓也算是古代的名门望族了。虎登山、虎啸、虎彪,您看这名字起的多有创意多有魄力。其实有的名字起得非常的有意思让人看了有耳目一新之感:牛得草,牛犇,鱼化龙,马驰,龙云,马千里等。
说到姓氏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大家特别熟悉的启蒙之书百家姓了,百家姓编纂成书于宋代,是归宋后吴越故地的一位书生所写,此人的生平史书中没有记载,当时书中所写的姓氏也就只有几百个,大宋时期的人口并不多姓氏自然就会少。首句“赵钱孙李”就说到了四位鼎鼎有名的人物;黄袍加冕的大宋皇帝赵匡胤,吴越国王钱繆及皇后孙氏,诗词皇帝李煜。一千多年后,姓氏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写出来您可会感到惊讶,现在的姓氏有一万一千多个,单姓者居多,最长的姓有九个字,因为包含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姓氏。
至于古时候北京地区有没有野生的老虎哪?青山不知道,但中国确实是老虎的原生地,虎的种类有;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新疆虎、南亚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虎,亦可称为:印度虎,都是虎的亚种,其中就属孟加拉虎的数量最多,尤以东北虎为最,体型巨大威风凛凛皮毛花纹漂亮。白虎则是因为基因突变而形成一个老虎的亚种,能不能遗传下去还有待观察研究,而黑色的老虎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史料。
京西海淀镇北面有一条胡同叫“老虎洞”是大清晚期的军机处所在地,如今则是车流滚滚的马路。西外大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也叫“老虎洞”此胡同不宽还挺深,左右和八道湾、桃柳园、四眼井,上二条胡同相接,胡同口右侧就是警察三分署(国民党时期)此分署解放后曾一度作为治安办公室来用,负责西外地区治安工作,而负责治安的巡逻人员当时叫“街长”大概是乡长、村长,保长思维逻辑的一种延伸。警察三分署这座老建筑后改为西外大街银行,两千年中期西外大街扩建马路时被拆掉了。
小时候常想,胡同里真有大老虎吗?为此还问过爷爷结果他老人家也没能够说出来个子丑寅卯来。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一直也未得其解。后来得知老虎洞一词是古时候的建筑术语,就是指堤坝下流水的涵洞。老虎洞一词大概来源于水火猛于虎含义的引申,您瞧,我要是多读一些书早就把老虎洞的意思看明白了多好。
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带有虎字的称谓,例如上海管烧水的大灶台叫“老虎灶”,一盒小小的清凉油却被老北京人称为“老虎油”,危险的山路叫“老虎口”而在天津油炸蚕豆则被称为;老虎豆。对于小男孩则有一个亲昵的描述“您瞧这孩子,长得多壮实,一副虎头虎脑的样子”您瞧着有点意思吧。
其实老虎的形象和名字一样几乎到处都有,就拿古代时武将们穿的靴子就被称为“虎头战靴”作战勇猛的军队被冠以“虎贲军”使用的则是虎头金枪。早年间的小男孩尤其是在北方农村特别实行穿虎头鞋、戴虎头帽,虎头鞋就是在布鞋的前脸上用彩色丝线绣上一个老虎头。在小男孩带的棉帽子的额头上用彩色丝线绣一个老虎脸,头顶中间两边的位置上左右缝制两个虎耳朵,布帽子后部方布垂肩,耳朵前有两条细布带可在下巴颏处系紧防止帽子脱落,曰“老虎帽”,用老虎的威猛来驱避鬼魅。
梨园界里有许多传统剧目都带有虎字;武松打虎、恶虎村、打五虎、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虎斗,胭脂虎、龙虎斗、飞虎山等等,这类的戏曲剧目一共有四十多折。记得郭沫若曾写过一部话剧“虎符”上小学时曾订阅过一份少年先锋队报,大概是这个名字,每期报纸中都有一组系列做好事的漫画,名字就叫“小虎子”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创造了许多与老虎有关的歇后语,例如:老虎吃蚂蚱——碎该落;老虎拉车——不听那套;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猫。
据我所知北京城里以虎为名的胡同很多,其中有好几条胡同都叫“老虎洞”属于同名同姓。当然也有与众不同的,宣南黑窑厂一带有座五虎庙,您一定认为与老虎有关。如果您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里面供奉的不是五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而是人,是三国之时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此庙在大清时就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
话说北京城南有个地名叫“虎坊桥”可他为什么叫虎坊桥哪?坊间传闻:大明朝的皇帝们不兴玩花鸟鱼虫说是玩物丧志,就爱玩老虎、大象、狮子、豹子之类的猛兽,说是陶冶心性以示威仪。下旨就在城南修建了一座饲养老虎的房子叫虎房,不单单是养老虎,象来街上还饲养着许多头大象哪,如今象来街的地名早已不复存在了。虎房的右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人们为了走路的方便在小河上修了一座小桥,名曰“虎房桥”久而久之由于口误就演变为“虎坊桥”了。
说一小段古,在江西省某地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有一只青铜老虎,也称为“虎尊”只见此青铜虎双耳竖立,虎口大张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双目圆睁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前方呈半卧欲跑之状。最为奇特的是宽厚的虎背上还卧着一只小鸟,尖喙圆眼,长脖颈短尾巴神态安详样子十分可爱。古代时此物有何名称亦无从考察,专家们推测出可能是南方一个部落的图腾或者是族徽,古人有崇拜图腾的习俗。无论怎么说那也是中国第一只青铜铸造的老虎,国宝级的青铜老虎。
西直门外紫竹院公园南面有一座石桥,曰“三虎桥”小时候到紫竹院玩时还经过此时桥,由此而联想到古时候这里一定有老虎,其实我的联想完全错了,如今三虎桥也早就没有了,可桥南仍留有三虎桥居民小区之名,以此证明三虎桥曾经存在过。
此石桥大约修建于明代,原名可能是“石虎桥,大石桥”等,桥下的流水呈西南到东北的走向也是长河古道的支流归属于永定河水系。此桥是一座古朴厚重的石桥,桥头两侧各有两对精雕细刻的石头老虎。此石桥的桥面用浅黄色的大条石铺成,桥两侧有厚重的石质护栏板,用阴阳卯榫衔接在桥面上,是非常漂亮非常厚重的一座古桥,充分体现出大明之时造桥的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抢掠一路破坏而来。路过此石桥时缁重的车辆将一只石虎撞坏后掉入河中。后来人们为了永远记住国耻称此桥为“三虎桥”。再后来其余的石虎不知在何年也遗失了踪迹全无当年的官家也不会仔细追究。如今小河依然存在而水量不再那么的充沛,在此桥遗址处修了宽大的马路桥下则是流水的涵洞,“三虎桥”就真的变成了名符其实的“老虎洞”了。
癸巳年十月,丙申猴年四月修改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里会向您介绍那些远去的传统、风俗、人和故事。感谢您的关注。”
“这里会向您介绍那些远去的传统、风俗、人和故事。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