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看你》——一段情,一张纸巾,一首歌
邰正宵 - 漂洋过海来看你 - Ktv版伴奏-高清观看-腾讯视频
第一次听到《漂洋过海来看你》是在朋友的结婚宴会后,一帮人去唱K。有人点了一首,一开始听的时候感觉还不错,后面又有人重新点唱了这首歌,才仔仔细细的听了一回,整个喧闹的K房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旋律、歌声,还有眼角的泪。离开以后默默的记下了歌名,然后下载了一首邰正宵版本的《漂洋过海来看你》,那一天,一整天就是反复的循环着这一首歌曲。
1991年,在一个牛肉面的餐馆里,一个作词家突然记起了什么东西。于是找了服务员借了一支笔,然后再沾满油迹的餐巾纸上写下了一段段的歌词,这就是《飘洋过海来看你》,而这个作词家就是李宗盛。当这首词交到了娃娃(台湾90年代的一个流行歌手)的手中的时候,看完了歌词,她简直不敢相信。歌词中描写的“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为了这个遗憾,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还有细节,什么呼吸啊,什么那种黄沙,北京的那种黄沙的情景啊。因为这些都是她的想象,而李宗盛用文字全部都描述出来。然后,在一次次哭到无法完成录音的情况下,最后娃娃还是完成了这首歌。
而娃娃的这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是这样的:
娃娃当时与一位私自去台湾参加华人诗会的大陆青年诗人邂逅并坠入情网。之所以说是苦恋,是因为一来当时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远远不像现在这般便利,虽然已经不是完全隔绝,但普通人终归是难以自由往来的——据说当年那位诗人就是借道香港到达台湾的,是“私自”去的——他们恋爱后又分离,再见面恐怕很难;二来那位诗人是一位已婚者;三来那个仍保有纯真的年代虽然诗人仍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尊重与仰慕,但写诗显然不会让一个人有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当然,对娃娃这样一位以浓郁的文艺气质区别于众多流行歌手的女子来说,这一点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随后故事的重要起点。
现在必须要来说说这位诗人了,因为歌曲背后的残酷故事正是来自于他。这位诗人的名字叫阿橹,这是笔名,是他为众人所知并仰慕的名字。确切地说,在当时的大陆,阿橹这个诗人的名字要比歌手娃娃的名字赫赫有名得多,在那个年代走过的文学青年,大概很少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在知道歌手娃娃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诗人阿橹且看过他不少作品了。而当年娃娃与阿橹的恋情,也曾在我等“文学青年”中颇津津乐道了一阵儿。
找到一些公开资料是这样介绍阿橹的:当代诗人,原名鲁荣福,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宾县。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松花江分行,80年代因擅自去台湾参加世界华人诗会,被所在银行开除(当时参会费用5000元,阿橹无力支付,以行长名签字冒领),所以并不是什么舞蹈教师。参会期间,阿橹被选为该诗会最年轻的理事,并与台湾音乐人娃娃相恋。阿橹回大陆后,其妻下海至俄罗斯经商,并一去不回,生死不明。阿橹于90年代初漂泊北京,生活基本处于穷困潦倒,1997年因抢劫杀人罪被判死刑。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当代》、《诗歌报》等海内外一百余种报刊,并被《中国文学》(英法文版)介绍到国外。出版有4部诗文集。
阿橹的诗写得如何这里就不评价了,有兴趣的可以搜来看看。他在80年代曾荣获“第十四届青年文学新诗奖”和日本NHK和平年征文,90年代获得某权威刊物评选的“中国十大先锋诗人”称号,是“先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另根据一些诗人所写的回忆文章,阿橹不但是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帅哥,而且还是天生情种,号称少女杀手,平生对女人攻无不克。当年其在哈尔滨追求一位太阳岛宾馆的女服务员,打电话问女孩想不想见他,然后在夜里无船的情况下,竟头顶衣服游过了松花江去找那女子。如此浪漫奔放之人,也难怪文艺气质浓郁的娃娃会一见钟情苦苦相恋。
只讲述,不评价。就像对顾城一样,无论你怎么惊叹于他在诗上的才情与成就,都不能成为他杀人的哪怕一丝一毫的正当理由。
只是不知娃娃,这个曾陷于苦恋的,且因这苦恋而有了一首传唱至今的、仍然会让很多人有共鸣而伤感的代表作的女歌手,尽管早已嫁人生子,当她听人提起这首歌、听到年轻的歌手再次唱起这首歌,她的内心里,是否还会想起那段残酷的恋情?在她心中,那个男人是天使还是恶魔?抑或,不过就是一个青春燃烧过的匆匆过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