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过了放肆,才慢慢懂得了的节制
文/媛苏
有句话叫:“赚的钱不是自己的,花出去的才是”,曾经,我也深以为然。
可不就是嘛,赚的钱是放银行里的,不但每天都在贬值,而且指不定哪天自己就花不上了。而自己花掉的,那才实实在在是属于自己的,自己消费掉的,也是自己享受过的。
所以,买买买!花花花!钱留着干嘛呢!
尤其是,我们还曾经有着那样节俭,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老一辈。谁要活得跟他们一样啊!
小时候,在节俭这件事上,我很看不惯我妈,我妈也看不惯我。
比如,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突然对绣花有了兴趣,拿着妈妈的绣绷子和绣线,自己绣着玩。绣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技术不错了,就想绣个手帕出来,没有面料怎么办?发现老妈一件崭新的衬衫料子不错,后背面料够大啊,就剪下正正方方的一块做了条手帕。
是的,如你们可以想像的,我被老妈骂得很惨,直到去年我妈想起来还要说我两句:“小时候就胆子大,皮得很,把我一件新衣服就给剪了个帕子。”
现在自己做了妈妈,有了个八岁的儿子,才知道当年自己的行为也就是个熊孩子。但当时不觉得,那时多理直气壮啊:“那件衣服你从来也不穿,放着也是浪费,不如给我做手工玩。”
那个时候不懂,一件新衣服不穿,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但也可能是因为很喜欢而不舍得随便穿。即使不计情感,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件衬衫的价值和一条手帕的价值也是无法相等的。可孩子不懂啊。
剪坏那件衣服后,我妈训我:“你把我衣服的后背剪下那么一大块,我衣服怎么办?”我回嘴:“那就扔了呗。”
年轻时似乎很容易就说出“不要了”,扔掉一件东西,甚至扔掉一段感情,都不是件很难的事,反正很快就忘了。可父母们总是舍不得。我扔掉那件被剪坏的衣服,我妈又给捡了回来,妈妈说:“袖子和前襟的布料还可以用的。”
之后,我长大一些,初升高那年暑假的傍晚,一家人围在吊扇下闲聊。哥哥那时读高二,爸妈让他把高一用过的参考书找出来给我,哥哥说:“早扔了。”爸妈就不高兴了,数落哥哥不该乱扔东西,我躲在一边不敢说话。老妈却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追问我初中时的书呢?我讷讷不敢言,他们就懂了。
妈妈气极了,就开始历数我和哥哥各种浪费事迹,那件被剪的衣服自然又被翻了出来(从小到今听过无数次),我不服气,说她太会过了,是她太节约了,小气。
妈妈说:“你们知道吗?有时我自己都觉得看不过去的旧东西扔了,还会被你们奶奶给捡回来。我们不会说老人家太节约,只会说她们才是真正会过日子。”
从小就觉得奶奶的屋子跟个杂货铺子似的,啥都有。我小时候扔过两次的书包,哥哥小时候穿过的虎头鞋,姑姑不要衣服或毛毯,奶奶都给收着。
但这些,我都没有觉得奶奶很节约,最让我看到奶奶是怎么节约的,是一根甘蔗。
那是大年初一,四处拜好年后全家一起去街上玩,买了糖葫芦,还每人买了一根在那时还挺稀罕的甘蔗,我们逛着街很快就都啃完了,只有奶奶因为牙齿不好还在耐心地啃着。步行回家的路上,看到奶奶还在啃,我才发现她是在努力啃甘蔗的结节,那里多硬啊,我们牙齿好的年轻人都啃不动,咬到那儿吸两口也就放弃了,可奶奶一直没舍得扔。
快到家的巷口了,偷瞥了一眼奶奶还边走边耐心地啃着,我突然就有一种不敢再看的心酸涌上心头。
我不敢再看,甚至不想知道奶奶怎么处理完那个甘蔗结节,我心里很酸,胸口堵得难受,就想着将来自己一定要努力,多赚些钱,让奶奶可以安心扔掉一段咬不动的甘蔗,让妈妈不要对一件被剪坏的衣服念念不忘,让他们不要再这么省了。
前些年,每每换季整理衣柜时,都会看到妈妈还留着十几年前的衣服,厚重的呢子大衣,她早已不穿了,但不舍得扔,妈妈说:“那时候的料子才好,厚实,暖和”,“那你为啥不穿了呢?”“唉,太重了。”我劝她扔掉或捐掉,她不舍得,我也不勉强。
去年,妈妈自己收拾出来一大包过时的衣物,一副自己不忍看的样子,让我拿去捐掉,还叮嘱我:“一定要捐掉啊,千万不能扔”。
今年,前几天,妈妈很随便地跟我说:“我前几天自己捐掉了几件旧衣服”。我嘴上说“噢”,心里无比安慰。
我懂。只有生活安定舒适了,人才不会死抓住一点旧物不放,放开了,说明她现在过得很好呢。
可是,不知怎么了,现在的我在孩子们眼里居然变得和长辈一样,当孩子们把“小气”、“太节约”、“真会省”这样的标签贴我身上时,我开始是不服的,我能拿出一堆我舍得为他们花钱的例子来说明。
可是,当听到侄女跟她妈妈撒娇:“妈,再给我买双运动鞋吧”,我脑子都没动,嘴巴就自动说出来:“你运动鞋够多了,七八双在鞋柜里躺着,还要买?”侄女立马反驳:“那是不一样的。”
哼,都是运动鞋,看着差不多,有啥不一样的?
八岁的儿子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从两岁迷上乐高起,每一年都要添新款的乐高,导致家里的乐高玩具都快挤满了他的儿童房。上个月,他给我看一个优酷视频,是一个乐高玩家上传的成果秀,我看了评价:“嗯,不错,挺酷的”,儿子说:“妈妈,生日时买给我吧?”
我查了一下那套乐高,578片,1839元!我跟他说:“不要再买了,你房间都堆不下了。”儿子着急反驳:“不是的,那是不一样的。”
哼,不都是乐高嘛,塑料块嘛,看着都差不多,有啥不一样的?
六一儿童节到了,儿子再提那套乐高,我叹了口气跟他说:“儿子,咱们商量一下,要不等你长大赚钱后自己买吧。”儿子瘪瘪嘴说:“小气。”
瞬间胸闷,两个字造成一万点的伤害值啊。那一刹那我就想起来每一个为他洒金钱的时刻,儿啊,咱家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老妈辛苦赚来的,好吗?可是这话不能说,越说越显得“小气”。我知道,作为大气的妈妈应该咬碎牙齿也要说:“好,我买。”但我说的是啥啊,真是——给大气的妈妈们丢人了。
我当时说的是:“嘿,小子,我就是小气了,希望你长大不要跟我一样小气,哼。”
但话我是撂那儿了。不管是侄女也好,儿子也罢,我相信,等他们长大后,有了爱人和孩子,有了自己的家之后,一定会和我一样,从一个“大方”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小气”的长辈。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想起小时候读过的这些句子:“节用而爱人”,“礼,与其奢也,宁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要知道,我们都是经过了放肆,才慢慢懂得了的节制,也开始懂得欣赏甚至享受节制的美好。
等一个人的心里不只是装着自己的时候,他才会希望让节俭的长辈放肆些,让放肆的小辈省着点儿。
生活嘛,不就是靠着我们这些承上启下的一代来上下平衡,代代传承的嘛。
PS:写完稿子正好老妈进来,我跟她说我把她那件衣服被我剪成帕子的事写出来了,老妈立即说:“那件衣服我可一次都还没穿,就被你给剪了”,还跟我儿子报料:“你妈小时候跟你一样皮”。
好嘛。您都对。您说的算。您真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