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语:对仁与礼的基本态度

2023-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卢沟晓亮

颜渊篇第十二开篇,颜渊就问他的老师仁是什么?孔子回答: “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这四个字到底应该怎么理解呢?

如果将‘克’理解为对自己按照礼的要求来节制自己、约束自己,那么也就是克服自己的个人私欲。

如果将‘复’理解为恢复,那么整句就可以理解为克制自己的私欲,以恢复周公制礼作乐时确立的周王朝代的礼法制度。这样就算做到仁了。可是,这是仁吗?

《礼记》中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制的要求,是对贵族而言的。对普通百姓则不讲求那么多的规矩,这就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说对贵族可以不用施行刑罚,当他们违背了礼制,可以自裁,自觉地主动给人们一个交代也就是了。

如果要照这样解释,‘克己复礼’就应该是贵族们的事,与我们则无关。

然而还可以做另一种解释。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中有:克,能也。《资治通鉴》上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在这两处,‘克’都是‘能’的意思。

《诗‧小雅‧蓼莪》:“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文子‧上德》:“阴难阳,万物昌;阳复阴,万物湛。物昌无不赡也,物湛无不乐也。”,这两处,复当覆盖解。

若照以上两个解释,‘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达到礼的要求,那便是仁了。因此说,为仁由己,而不由人!

那么,这里说的‘礼’是礼乐制度当中的那个‘礼’吗?好像也不是。

读完本篇,我一直在想:我的心得是什么,我所理解的仁和礼又是什么?

礼,在最初具有某种神圣性,是人与天沟通、对话的一种方式,如祭祀、祭拜这样的形式。这即是‘礼’的真正来源。发展到今天,‘礼’对于我们普通人,就是礼貌。

1)在日常和人的相处中,将每个人都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以礼相待,对人要尊重、重视,而不是漠视、轻视。

2)做事的时候,以礼视之、以礼听之、以礼言之、以礼而动,而不是盲动、蠢动。比如,我们常说的“先礼后兵”。

仁,仁爱、友爱者也。

仁爱,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莫过于“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更莫过于“成人之美”,而非“成人之恶”。

友爱,则是指能够突破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人伦关系桎梏,而秉持尊敬、友爱精神对天下所有的人都平等相待,“敬而无失”以处事,“恭而有礼”以待人,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人无信不立,这是仁的根本。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以诚信为本。个人若无诚信,则不免众叛亲离、孤立无助;国家若无诚信,则不免信用破产、分崩离析。

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先能自爱,然后才能爱人。这便是仁。

你对别人以礼相待,别人也会反过来礼遇你,这便是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