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 商业产品经理-媒体Adpm工作方向
商业产品,一般也就是指广告产品,也分为几个大方向:媒体方向、策略方向、平台方向、数据方向。本文简单聊一聊我对媒体方向的Adpm的一些工作内容、工作方向的理解。
媒体Adpm一般工作内容偏向于前端,比如广告交互、广告形式,以及对商业化策略与节奏的整体把控;策略型专注于广告策略、流量分配等;平台型其实基本等同于B端产品—投放后台、管理后台的产品规划与设计;数据型侧重于数据,比如围绕DMP进行数据标签的优化与挖掘。
无论是哪一类PM,基本的目标都是广告收入的提升。
媒体型Adpm的工作也是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就个人理解,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库存提升:与媒体方的用户产品进行对接,push广告库存的提升,提升广告库存又分为 1)产品侧(提升日活、pv、uv、vv量)、2)广告侧(挖掘开采新广告位)
2.广告效果优化:广告形态、交互等优化,围绕转化漏斗,降低广告主的下载/激活/留存等成本,从而提升广告主的竞价意愿
3.广告策略的宏观把控:比如整个媒体的变现策略制定、目标拆解等等;细化的内容比如:新广告主引入(关注竞品客户情况、针对性引入客户)、商业化节奏安排(什么时候克制、什么时候需要激进)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商业产品相对用户产品更加奇妙与艰难的是不是你的成本低、效果好、库存多等等,收入一定就提高,追溯原因是 —— 广告是众多广告主多方博弈竞价,出价影响因素很多,不仅有广告主自身的因素,也有整个广告大盘的因素。(自身因素比如头条的商业模型效率更高,能承担更高的竞价;再比如腾讯的微视短期内需要大量买量;大盘因素比如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出价意愿更低)竞价市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参与者众多,二是复杂博弈,广告主付出的成本是真金白银,考虑的维度非常多。这就导致竞价市场不可控、预测难,单一变量的思考不可能很好的预测广告主的行为与整个竞价市场。
再加上头部广告主对大盘的影响比较大,而它们的决策并不是只看最终效果,还需要看对流量的需求程度、互相之间的竞争关系、才会最终决定具体竞价情况,从而影响收入。
但是,提升库存、优化广告效果(形态+数据)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短期内可能收入提高不明显,但是长期来看会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