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一种生命的本能 非议者可以休矣!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开始有人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重新定义,重新解读。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不再被提倡,更别说去弘扬了。这可当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大奇葩,由此也足以可见国民信仰道德陷落的现实基础和时代特征。见义不能再勇了;救人也不能再舍了,而是要权衡得失和利弊,三思而后行。
基于这种甚嚣尘上、颠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行为认知的现实氛围。今日,当笔者看到29岁的青年教师伦学冬为救一落海儿童而不幸遇难的消息时,不禁潸然泪下。我为伦学冬义无反顾的行为所落泪;为他最终没能生还而落泪;更为在当今很多人质疑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行为的条件下,还有人奋而站出来勇敢地践行中华民族这种伟大精神而落泪!
2019年7月27号,烟台金沙滩公园旅游景区的一艘船上,一名11岁的男孩不慎跌入海中,带着8岁儿子参加团游的伦学冬,看到了这一幕,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大海。拼尽力气托举男孩,最终,男孩被成功救上了岸,伦学冬却因为力竭沉入水中。
伦学冬的弟弟伦学梁告诉记者,伦学冬并不会游泳。7月27日早晨5点左右,伦学冬带着儿子前往烟台参加团游,下午到达烟台。据目击者告诉伦学梁,期间,伦学冬乘脚踏游艇在海上游玩时,同船的一名外地素不相识的儿童不慎落水,他发现后第一时间跳入海中救援。
但由于男孩较为壮实,而伦学冬身材不算高大,一时无法将落水男孩救上游船。为避免男孩呛水窒息,伦学冬拼尽全力用自己的身体把儿童托在水面上,直到当地救援人员赶到,孩子获救。但他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小男孩最终得救了,但伦学冬却不幸遇难。
7月30日一大早,伦学冬的遗体被运回他的故乡商河县郑路镇褚集村,当日,上千群众云集街头,欢迎英雄归来!据其生前所在单位,商河县郑路镇褚集小学校长朱骆介绍,事发后,现场目击的游客无不为伦学冬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所打动,和伦学冬一同参加烟台行的29位客人纷纷联名写下请愿书,向伦学冬致敬,并希望能给伦学冬的家人一个交代,希望英雄被善待,英雄的事迹能得到宣扬。
一同来送伦老师最后一程的,还有他的高中同学(商河第二中学2000级),他们自发组织30多人,早晨5点多到达伦老师家中,帮忙处理后事。其中,有很多同学是连夜从外地赶来。从东营连夜赶回来的毕先生谈到,伦学冬上学的时候,就乐于助人,积极主动帮助同学。“依照我对他的了解,再让他重新选择,他也一定会救落水孩子!救人,是他的本能反应。”
是啊,英雄已去。所有善良的人和正能量的人,都希望英雄能够被善待,英雄的事迹能够得到弘扬!希望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多些像伦学冬这样的人,希望将来自己或者亲人遇难时,能够有成千上万个伦学冬勇敢地站出来。然而,遗憾的是,当伦学冬的事迹被媒体披露后,网上却充斥着质疑伦学冬行为的人,一时间乌烟瘴气。仿佛不会游泳的伦学冬本就不该去救人;仿佛我们就该眼睁睁地看着在讨论如何救人时,任凭落水孩子挣扎沉沦。这该是怎样一种麻木和冷血?又该是怎样一种冠冕堂皇地写满了所谓道理的做看客的理由?
甚至竟有人如此说:“不是寒人心,还是一句话,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见义勇为前,先想想你的父母家人。”而且下面点赞的竟然以几千数计。看后着实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我们人人都似这样想法,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人人都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家人,那公理公道公序何在?如此,也便不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去革命;也便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同样,你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包括你的父母!
难道,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正是这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吗?难道当危险降临的时候,我们能够因惦挂自己的父母、因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而放任悲剧在我们面前发生吗?救人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救了就有多种可能,不救就只有一种可能。请那些非议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者,好好去领会一下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内涵!何为勇?何为舍?
知耻而后勇。有廉耻之心,有大义之念,才能有勇有为。见义勇为这个成语,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生存沉淀而锤炼出来的民族品质。不但是为了鼓励那些在危急关头敢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的真的勇士们。同时也是为了鞭挞那些在危险来临之时瞻前顾后、斤斤计较、畏惧不前的懦夫和看客们。有勇才能有所为;无勇何谈有所为?!这才是见义勇为的内涵。无数事实向人类证明着:正是因为当奇迹或者英雄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很多人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看客心态,才使得黑恶嚣张,而英雄却步!弘扬英雄和英雄们的事迹,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