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相看已成灰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岸风景暖如烟

题记,五年,两部电影,填满的是岁月的回忆,留下的是无奈的唏嘘。

致青春:2013

一    掌上珊瑚怜不得,

王菲的致青春听完,只记得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

辛夷坞的 文字不见得多么特别,处处透出琼瑶阿姨的底子— —这些都是80后从小耳熟能详的内容——或许这也是打动赵薇的地方。

小王同学强烈推荐一定要去看,我也准备豁出兜里的银子奢侈一把,可是把文章翻了几遍以后,却失去了进影院的勇气,既然青春的盛宴已然散场,何苦再看着杯盘狼藉的现场抱残守缺呢?

不知道现在大家对青春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七零后的赵薇徐静蕾,八零后的韩寒郭敬明,甚至九零后的小朋友们都一拨一拨的开始追忆,好像赶集一样生怕错过。

今年开始进入而立之年,心中正准备为迈进这个可以被称为熟女的年龄而准备骄傲呢,一不留神人家开始追忆青春了,原来总是赶不上潮流 。跑题了,许久不曾醉过了,看完小说已经凌晨三点,可是实在觉得不醉一回着实是辜负了这么好的静夜,这么美丽的文字,还有自己此刻的心情。

一遍一遍的翻阅,可是除了第一遍,书一直只翻到12章,郑微和向远一起没心没肺的笑得前俯后仰,然后,在这个

她梦想的地方,在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面前,22岁的郑微终于泪流满面。

余窃以为这才是,我们已然逝去的青春

青春不是音乐,没有余音可以绕梁三日;戛然而止是所有青春最终的结局,因为年轻的我们不都是在某个瞬间灰飞烟灭,然后成年的你我在午夜梦回的废墟上涅槃而生,了断的干净彻底如初生的婴儿与母亲的子宫一样再无交集。

刚才的某个瞬间,忽然想起某一年的某一天我,高枝,和列列站在外院的操场上,旁边还有某个大个子,眼前忽然浮现出高枝穿那条长长的牛仔连衣裙的样子还有她骄傲的光洁的额头,虽然那条裙子现在还在我的衣柜里。

二  却教移作上阳花。

1998年,徐静蕾24岁,李亚鹏27岁,

2010年,徐静蕾36岁,李亚鹏39岁,

2010年的将爱感动了很多人, 电影院有很多人边看边哭,我不清楚那是在哭自己逝去的当年之爱,还是哭自己也将青春不再,又或者,电影中那个经意和不经意的瞬间,自己也曾体会与经历过

曾在某个大年三十独自看一部苏瑾孙思翰演的电影,《我的爱情日记》,电影中看到女主角在大雨中的电话亭里,对着话筒说:“我离婚了。”那边的声音犹豫了一下,答道:“可是我明天,就要结婚了。” 

记忆中的那份过往是风景,人在回忆时总爱带着一份酸楚,想着想着,眼泪就会打转,想着人还在,想着回忆还在,甚至激情还在,但人生早已过站,那个人早已下车,平凡普通的自己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就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在取舍间再也拉不住紫霞的手,再也挽不回所爱的人,横在中间的是责任,还有当下的生活,哪怕多么的苟延残喘,往前走,方向却可以不同 

比起《致青春》我更喜欢《将爱》,岁月流转,多年以后,你未人前显贵,我亦繁花落尽,再见面时,无论眼前怎样灯火阑珊,你依然是我心中不可触摸的梦境。这才是生活,才是我们。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和每段爱才会如此与众不同,也许会有人等你去爱,也许你会等着被人去爱,只是当突如其来的感觉再度袭来时,你还有勇气么,当你愿意放下些什么独自转身时,过去的那条路就会变成明天的旅程 

正如陈孝正,年轻的时候自己把爱情弄丢了,丢了就再也找不回了,因为那是两个人的事儿,一个人再折腾只会原地打转,最后累了发现原来自己给自己挖了那么大一个坑,里面埋的就是自己的青春 。可我们在青春中遗失的岂止是那个人或者那段情。

我想微微和林静还是会幸福的,虽然兜兜转转,可是他们那毕竟有过那么多值得回忆,值得记住的过去。

凌晨四点,我坐在家里的飘窗上,看着窗外的夜色渐渐散去,清醒迷离,不知不觉中半瓶干红就这么没了,嘴里的回甘甜的发腻,觉得就这么坐着,真好。

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

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

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

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

疯了,累了,痛了

人间喜剧

笑了,叫了,走了

青春离奇

良辰美景奈何天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年华青涩逝去,

却别有洞天。

二人到中年: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相看已成灰

题记:亚马逊河边的蝴蝶偶然间扇动了几下翅膀,德克萨斯州将会迎来一场毁天灭地的龙卷风。

有一个瞬间,你在脑海里想象过,期待过无数次,可是上帝总会拿出不同的版本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来开一场彼此都无法接受的玩笑。

整个影片最让人觉得真实的就是男主人公义无反顾的冲出门,回头看见窗户里女儿的脸,捏捏手中的车钥匙然后回过头去黯然离开的场景,整个场景落在芬兰漫天的飞雪里,没有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句叹息,可是就这么冷冷的落在每个观众心里。告诉你命运的残忍,纳兰容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余窃以为这句诗在经历了人世沧桑的看客眼中几乎可以代表纳兰诗的最高境界了,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后来是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我们自己,我们彼此都会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挥霍,有那么长的生命可以等待,殊不知所谓后来只是你心底再后悔也无法重来的一声叹息。很久很久以后,再想起来已是无论如何也捡不起的时间灰烬,回首相看,已然成灰。眼前也好,心底也好,除了岁月里的一道疤,什么也留不下。

上帝在云端,只打了个照面,五月的晴天,闪了电。

一切开始的了无生息,结束的猝不及防,仿佛做了一半却再也无法再续的美梦,空余满地怅然。故事的结局女主在芬兰的大雪里无声的哭泣,眼泪融化了眼前的积雪,耳边却是儿子一遍一遍唱着的儿歌,在两车交汇的那个瞬间我们能看到男主发红的眼睛和强忍回去的泪水。不得不慨叹韩剧情感的细腻,也终于后知后觉的知道为什么韩流能吸引那么多观众。

或许人到中年才能慢慢感受到一场意外带给人的震撼,才能体会到有时候行走在世间的饮食男女确实想要任性的顺着自己的心去做一进行不辜负自己的旅行。无意中重看了一遍《廊桥遗梦》,心中忽而就生出许多感慨,用冯延巳《南乡子》里的一句词来相和“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细雨流年结成了回忆里避不开的风景,仿佛手边燃了一半的香烟,仿佛嘎吱作响的老水车,仿佛一回头,你能看到梦里那人温和的笑容,可是“二十四桥明月,问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Fracisco的手在车把手上转了几转,终于垂下,观众的心也跟着放下——这是所有人心之所向的结局。 因为戏中的他们,看戏的你我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结局都如我们所想所料的美好,当激情退却,爱情消散,除了追悔和相互抱怨什么也剩不下,所以张爱玲用一贯冷清的语调讲述了“红玫瑰和白玫瑰”相爱时,蚊子血也好,白饭粒也好,都值得人用尽全力去追逐,伸出手去,即使是那么遥不可及都让人无端端觉得温暖;不爱了,朱砂痣也好,白月光也好都是让人相看两厌,弃如敝履的负担。

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是人生初见是怎样一种得不到的怀想,多年以后,沈园重逢,陆游只能说“山盟犹在,锦书难托”唐婉也只能怕人询问,咽泪装欢。那一刻,不知道他们心底是不是也在怀念人生初见的岁月,也在祭奠自己青梅竹马的爱情。可是东风恶,欢情薄谁不是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慢慢成长,变得坚强。谁又不是在失去中才体会得到拥有的珍贵。

《男和女》讲的是理想的温暖和现实的残酷,《廊桥遗梦》告诉你无论多么伟大的爱情最终除了冷却后的灰烬都会被现实中琐碎的温暖打败。所以我们都追忆过去,都渴望对梦想的追逐,都希望在别人完满的故事里中弥补自己现实的缺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清醒的知道理想永远斗不过现实,再美好的理想最终的结局都是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被现实无情的挫骨扬灰,最后什么也剩不下。

有些美,正因为不属于自己才让人念念不忘。最近特别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谁又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逐渐失去的修行,赤条条的来,在别人期待的眼神中,此为始。可是终呢?在终了的一刻,你不得不一一斩断自己和这个世间所有的牵绊,无论舍与不舍。

前两天读到一句话“平行线的悲哀在于或许相伴一生,可是由始至终你终是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看着对面那人一场接一场的唱念做打,演出自己的一场折子戏,自始至终,你只能做一名热切或者淡漠的观众,可以欣赏,可以叫好,唯独不能参与其中。然而相交线的悲剧在于即使相遇时再怎样的电光火石,形神俱灭,一旦过了那个点,渐行渐远是彼此最终的归宿,即使你万分不舍,回头停留,可留下来的只是自己,那一刻温情燃尽,你便什么也不曾拥有。你以为是彼此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划痕,殊不知只是万丈红尘中的俗世烟火,风吹云动,如梦无痕。”

所以我们不必可怜别人,也不必悲悯别人,每个人都会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不由己,不由人。

有时候觉得人生像是一条大河,你站在河边,一眼望去可以看见自己以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久的人生,波澜壮阔也好,涓涓细流也好,从源头开始,这一路上的风景就已然注定,比如说我们会遇到那些人,经历那些事,去过哪些地方,看到过怎样的风景。可是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意境,静水深流下是怎样的暗潮汹涌不曾体会过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慨的。有些人的成长似乎是一个瞬间,凤凰浴火,涅槃重生。有些人的成长似乎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一如秋天的种子埋在黑暗的泥土里只有耐过及其漫长的冬天,才会在来年的春光里破土而出,可是没有人会知道它在漫长的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了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助才会拥有别人无可企及的成长的力量。

我们都在生命的旅程里交替经历着成长,有的如烈焰烹油,繁花似锦,有的如慢火煮茶,安静从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