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
一般写这般标题的,都是有猛料的人。如希特勒,如罗永浩。虽说老罗也是肾猛之人,但比之希特勒,落差也着实不小。所以,在后面如果再跟上一个我,也没啥突兀之感了。
我在山东禹城长大。上学那会,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环境的落后导致人的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包括老师,包括学生。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一直强调努力,努力,再努力。整天拿来激励我们的,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类的话。虽然大家看上去很“努力”,但效果真是很一般。几十万人的县城,一年也没有几个像样的大学生。我那时一直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莫非小地方的人就是笨?
非也。
当然,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已是很多年之后。
参加工作之后,我发现很多同事在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操心。但大人很操心,孩子很“努力”,效果却常常不不理想,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像?其实是一样的。简单说,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没有相应的收获。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天生就笨?
非也。
首先来看看学习过程:
早晨:
1、在家:起床,早饭,
2、路上:上学,交通。
上午:
3、教室:上课,课间,循环......
午间:
4、午间:午饭,午休。
下午:
5、教室:上课,课间,循环......
6、路上:放学,交通,
晚上
7、在家:晚饭,作业,自习,睡觉。
表面看,所有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极少数不是,可忽略)。但为什么有的学得好,有的学得不那么好?即使学得不那么好,学习时间一点都没有少,汗水也没有少出,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呢?
下面从学习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强调一个概念,时间。时间是人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公平的资源。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不因为你勤奋,就是25小时,或者懒惰,就是23小时。如果效率相同,因时间总量的限制,则学习的效果就是线性的。换个说法,学校效果区别不大。只要花更多时间,效果总会更好。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效率区别,远远大过努力程度的区别。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学的内容很多,学习的周期也很长。学习内容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若干科目,有简单记忆的,有推理计算的,还有综合应用的,可谓纷繁复杂。学习周期长,高考之前,小学、中学一共十二年,是一个超长的马拉松。此间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综上两点,学习注定不是谁的脑袋聪明,一咬牙,一跺脚,玩命努力一下就能搞定的。即使高考是一次性的考试,确实存在那么一丝丝偶然,但更多的必然还是基于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准备更充分,基础更扎实,才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我们分析下学习的一般过程。首先,是知识获取。从听课、读书、讨论、练习中获取各科知识;然后是存储知识。记到笔记本上,记到脑子里。最终目标是要记到脑子里。最后是应用知识。做题,考试或者讲出来、做出来。
知识是可以分类的,比如可分成记忆类、应用类等。语文、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的好多内容,都是偏记忆的。不需要太多的理解。考试能答上就ok了。(如果你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那就是牛人了。在此暂不作讨论,如有兴趣,可抽时间继续深入交流。)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多为应用类的。要记住逻辑关系和相关的概念,也要能够进行推算。好处是,这些知识的逻辑关系很强,记住几个核心要点,很容易把其他的内容推出来。
对于不同种类的知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如何高效的记忆,如何准确的推算,都有相应的练习方法。时间关系,不再赘述,可另找机会详细说明。强调一点,应用类的知识,只是知道还不够,关键是练习,以达到熟练应用。比如,作为知识点,运动有益健康。大家都知道。但如果真要增进健康,恐怕就只能迈开双腿,使劲运动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真正熟练掌握。
再说一说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从大处说,学生、老师、家长、同学都有影响。这个地方只说最关键的,学生本人。老师、家长和同学有影响,但是次要因素,可锦上添花,不可雪中送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态度、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知识储备(学习基础)等,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简单说,身心健康的影响,比如生病期间,学习很难有效果。心情不爽的时候,也很难学得进去。学习态度的影响,被逼着学和想要学,效果是很不一样的。严格说,玩游戏也是一项学习,比较下玩游戏和背单词的效果,就能明白其中的差异了。
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比如厨师做菜,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炉灶,有的厨师做出来香气扑鼻,有的则味同嚼蜡。知识储备(学习基础),就是前期的学习结果作为后起学习的基础。就像上台阶,需要一级一级的上,中间断了,就很难上去了。因此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要扎实,如果前面有欠帐,后面就要花时间来补。窟窿和欠账不会自己消失。可能还有一项,是人的聪明程度。如果聪明绝顶,一目十行,一学就会,还能过目不忘,那就太好了。这样的人可能有,但很少。相信暂时很难遇到。有数据显示,人的智商分布,5%是比较聪明的,5%是很不聪明的。剩下的90%都差不多,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90%里面,区别不大。做个比喻,人的聪明程度,好比人的短跑能力。但上面说了,学习是个马拉松,需要一天一天的长期积累才有好的结果。要让博尔特去跑马拉松,相信不会有太好的成绩,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竞赛。所以,要有信心。
逐个分析上面的要素:1、身心健康。此处的健康不仅仅指没病,而是积极高效,快速反应的身心状态。就如运动员,要有积极的情绪,要有充沛的体能,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学习的态度。主要指积极主动或者消极被动,两者虽一字之差,效果天壤之别。积极还是消极,需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学习是给谁学的呢?给父母?给国家?还是给自己?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是否积极就不是个问题了。之前有个很盛行的说法,“读书无用”,不知你是否了解。说这个话的人,都没读过多少书,也没品尝过读书乐趣和成果。如果真正读过一些书,你会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多了,可以给你更强的选择能力和更大的选择空间,换一个词,就是自由。想想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读书?
学习的方式方法,是要根据个人特点和学习内容,找规律,找方法,勤学而巧学。比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要记大量的信息,如何快速高效的记忆呢?分类、比喻、联想、举例、动作演示等,用这些方法将知识分门别类的记忆起来。有个世界记忆冠军的记忆技巧就是用“SEA”来记忆。See、emotion、action,用眼看,将内容形象化,赋予感情,用动作模仿。那理科知识呢?记住核心定理,然后推导二级定理,来回推导归纳几次,相信你会记得很牢。如果再加上一些典型的例题,这个知识点就基本上被完全攻克了。当然,具体的方法很多,适合个人的才有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呢?
最后说一点,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概4000天。4000天,可以做很多事情。(抗日战争也才2000多天)。如果能够好好利用,你的进步将会让你自己感到惊讶。考个好大学之类的事情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利用惯性定律,一切都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