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孙学智随想录心情随笔

“梨园视界——孙觉非戏曲舞台摄影展”作品展示

2018-05-13  本文已影响302人  孙学智Steve

“梨园视界——孙觉非戏曲舞台摄影展”作品展示

“梨园视界——孙觉非戏曲舞台摄影展”  -展室外观

2018年5月5日上午,“梨园视界——孙觉非戏曲舞台摄影展”在众多戏曲艺术家、领导、各界精英的见证下,于北京戏曲博物馆(北京湖广会馆)隆重开幕(展期:5月5日至21日)。影展期间观众踊跃,作品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追捧。为了满足不能亲临现场观展朋友们的需求,我们将全部32幅展品通过公众号向全社会公布,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影展作品展示(共三十二幅,附全部作品说明文字)

展品规格:

打印:艺术微喷

纸张:法国康颂博物馆蚀版艺术纸(收藏级)

外边框:69CM×51CM

画面:53CM×35CM

木框:老挝柚木

装裱工艺:悬浮艺术装裱

梅葆玖先生清唱昆曲《牡丹亭·游园》选段 2011年5月9日(下午) 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拍摄清唱照片,要尽量表现出演员的舞台形象之美,眼神、口型尤为紧要,必须体现出美感和舞台气质。

京剧《走麦城》 李玉声 饰 关羽 2017年7月9日(晚) 香港葵青剧场

注重把握演员的眼神和工架,包括手捋髯口的位置,通过照片准确地表达出此时此刻舞台人物的情绪和演员的舞台风范。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坂东玉三郎(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 饰 杜丽娘 2011年5月5日(晚) 国家大剧院

利用舞台光影,结合演员的表演,营造剧中“梦境”的氛围。表演者是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他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用了十五年时间潜心学习、磨炼,终于演出了昆曲《牡丹亭》,这也是外国艺术家对中国昆曲的一次致敬,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京剧《群英会·回书》 黄德华 饰 蒋干 2011年6月19日(下午)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一般来说,戏曲舞台摄影是忌讳仰视镜头,但这张恰恰想尝试利用这种视角突出,甚至夸张人物的表情。

京剧《战宛城》 赵永伟 饰 张绣 2012年10月20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展现剧中人出征前提枪上马的动作瞬间,除了颤动的枪杆和旋转的枪缨;人物的情绪一定要展现出来,否则前边提及的动态无意义。

京剧《荒山泪》 张火丁 饰 张慧珠 2016年3月27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把握演员情绪释放的饱和点,力求精准到位,增加照片的表现力。演员右侧脸颊上匕首的阴影是点睛之笔。

京剧《四进士》 张建国 饰 宋士杰 2014年5月3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演员在一出戏里的头一次出场亮相至关重要,力求表现出演员的舞台气质和大家风范。

京剧《战宛城·思春》 索明芳 饰 邹氏 2011年11月12日(下午) 北京青蓝剧场

紧密结合剧情内容,通过捕捉眼神,来表现舞台人物的情绪状态。

京剧《火烧百凉楼》 舒桐 饰 蒋忠 2017年7月11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把握演员程式动作和神气的饱和点,表现出大花脸的气势。

京剧《打金枝》 白金 饰 升平公主 2018年1月28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紧紧追踪把握舞台人物情绪,定格演员最美且不脱离角色身份的那一瞬间,表现古代女性的含蓄之美。

京剧《碰碑》 李末 饰 杨继业 2012年5月19日(下午) 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

戏谚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张片子就是希望通过准确把握演员的神与形,来展现剧中人的情绪状态。

京剧《白蛇传》 付佳 饰 白素贞、张兵 饰 许仙、白玮琛 饰 小青 2015年8月20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准确表现舞台人物情绪和形体动作,三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心活动都展现了出来,定格出来的画面美丽而生动。

京剧《青石山》 李扬 饰 周仓 2016年3月13日(下午) 北京长安大戏院

克服弱光带来的拍摄困难,除了把握演员吐火瞬间的眼神、火苗等因素,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工架造型,因为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京剧《青石山》 陈宇 饰 九尾玄狐 2016年3月13日(下午) 北京长安大戏院

这张表现的是舞台人物的情绪,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瞬间。动态是靠演员手上的刀来体现的(如果是静态的瞬间,刀不可能在手上立着),这拍法追求的是意境,或许比直白的“动态”更耐看。更为主要的一点,动态也在为表现角色情绪而服务,与情绪的外化是有关联的。

京剧《四郎探母》 穆雨 饰 杨延辉 2015年11月11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京剧《四郎探母》是目前经常上演的剧目,其他摄影师拍这个桥段用横构图的多,我使用竖构图希望使画面更紧凑,主体更突出。在把握好核心人物情绪状态的同时,兼顾其他演员所共同营造的舞台氛围。

京剧《银屏公主》 姜亦珊 饰 银屏公主 2017年4月29日(下午) 北京长安大戏院

“银屏公主”的亮相,力求展演大青衣的舞台气质和风范。

京剧《华容道》演出谢幕 关公(李玉声)与曹操(尚长荣)的紧紧拥抱 2011年12月31日(晚)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谢幕花絮:“关公”与“曹操”的拥抱,不是礼节性地点到为止,而是紧紧地抱在一起。这既是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同时也承载了李、尚两家父一辈、子一辈世代交往的百年情谊,照片的背后有无尽的感人故事。

京剧《群英会》 李宏图 饰 周瑜、朱强 饰 诸葛亮 2011年12月31日(晚) 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注重把握演员之间的情绪交流,特别是眼神的表现。

京剧《春闺梦》 吕耀瑶 饰 张氏、张兵 饰 王恢 2014年11月2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在把握人物情绪与交流的最美瞬间,体现美且不脱离剧情规定的情境。

京剧《连升店》 萧润年 饰 店家、萧润德 饰 王明芳 2014年10月30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捕捉到舞台人物情绪的反差,既表现出戏的内容,同时又表现出了该桥段应有的喜剧效果。

京剧《杨门女将》 康静 饰 佘太君 2014年6月22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除了把握舞台人物的情绪,还要通过巧妙构图定格画面。既是群像,同时又主次分明,观者一望便知哪是这张片子的核心人物。

现代京剧《红灯记》 张浩洋 饰 李玉和、张译心 饰 李铁梅、毕小洋 饰 李奶奶 2015年7月19日(下午)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准确表现舞台人物情绪和形体动作,每个人的状态都要精准到位,三个人物在一起就是完美的“群像”,情绪也可以叠加在一起,更具视觉感染力。

京剧《宝莲灯》 郭霄 饰 王桂英、李博 饰 刘彦昌、郭明月 饰 沉香、张琦 饰 秋儿 2015年11月29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紧紧把握四个舞台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情绪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力求准确到位,一台无二戏。

京剧《翠屏山》 王立军 饰 石秀、常秋月 饰 潘巧云、倪胜春 饰 杨雄 2017年9月13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把握舞台人物的情绪,希望通过镜头定格的瞬间把三个人物的内心全都外化出来展现给观众。

京剧《挑华车》 李献洋 饰 高宠 2017年3月22日(下午)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排演场

《挑华车》的摔叉,既要身体腾空,同时,还必须体现出脸上的神气。要把每段戏剧中人的状态和情绪放到第一位来把握,缺了这条,任何腾空都没有意义。

新编京剧《金锁记》 刘晏 饰 姜长白、田琳 饰 姜长安 2016年6月26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通过对舞台光影的把握,表现人物情绪,令人一看便知这是两个有故事的人。

京剧《赵云截江》 李孟嘉 饰 赵云 2012年5月19日(下午) 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

准确把握舞台表演节奏,展现演员“京朝派”武生的规范、大气。

京剧《青石山》 张凯 饰 吕洞宾 2016年3月13日(下午) 北京长安大戏院

把握演员台上的神气和动作,手、眼到位的瞬间就妥帖的,但这里一定要有摄影师准确的预测,否则很难精准定格。

京剧《杨家将》 谭筱羽 饰 杨继业 2014年3月30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这是该剧的一个经典“造型”,但除了“形”还要考虑“神”,神形兼备是拍摄舞台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

京剧《痴梦》 罗娟 饰 崔氏 2018年2月24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以目前单反相机的科技水准,单纯抓拍飘摆的水袖不需要什么技术。然而,我追求的是水袖与舞台人物情绪相呼应,既不增加视觉干扰,同时成为画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念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大型演唱会》 薛亚萍(清唱)2015年12月27日(晚) 北京长安大戏院

清唱也是当今戏曲舞台演出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表现出老艺术家台上的精气神,特别是他们的舞台气质和大家风范。

京剧《大溪皇庄》 许立仁(京剧名票) 饰 褚彪 2017年12月17日(晚)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

拍摄业余演员有一定难度,本片力求捕捉并“放大”出演员神气和工架最为饱满的瞬间。


     孙觉非,男,1973年11月17日出生,北京人,著名戏曲舞台摄影师。2008年开始学习摄影,主攻戏曲舞台摄影。现为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2000年创办“咚咚锵—中华戏曲网”,曾荣第二届电信杯“中国优秀文化网站”艺术类榜首,最高日均访问量曾突破三万人次,是中国创办时间最长且最具影响力的戏曲网站。

  他的戏曲舞台摄影风格大气简约、动静相宜,舞台人物神形兼备。由于深谙戏曲表演之道,对舞台人物的身份、情绪以及表演节奏把握精准,加之构图讲究,使作品不仅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而且能巧妙地展现出戏曲之美和舞台神韵,令观者回味无穷。

  其摄影作品曾在《中国文化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中国京剧》《中国摄影师》《戏曲艺术》等多家报纸、杂志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发表,并多次用于国内外重要演出宣传画册、海报。京剧舞台摄影作品曾被《中国摄影师》杂志专门介绍。

  2012年,因创办戏曲网站和拍摄戏曲舞台剧照成绩卓著,获得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颁发的“弘扬京昆特殊贡献奖”。

  自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京剧》杂志(月刊)开设专栏,每月一篇专文介绍舞台摄影审美理念与拍摄方法,受到业内外人士一致好评。

  2018年5月在北京戏曲博物馆(北京湖广会馆)举办个人戏曲舞台摄影展。

孙觉非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