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奥巴马告诉你: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文/如颖随行
最近,正在读《成为》这本书,这是一本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最初看这本书,是对一位非裔平民姑娘如何蜕变成美国第一夫人的经历很好奇。
看完书后,却被米歇尔·奥巴马的父母所圈粉了,原来米歇尔.奥巴马能蜕变得这么优秀,家庭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深刻地感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01 父母对孩子陪伴式教育是基础
米歇尔·奥巴马出生于6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南部的黑人家庭,这里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那时候的美国正处在震荡之中,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被人枪杀。
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她和哥哥,父亲只是一位蓝领工作者,家里的生活条件并不轻松。
一家四口人挤在租借的一间公寓里,但是童年的米歇尔却一直感到快乐和满足。
父亲常常会开着车,带一家人出去兜风,去汽车电影院看电影,去杜克斯快乐假日的游泳池玩个痛快...,这是他们日常的一种亲密交流方式。
母亲生性安静、诙谐、心灵手巧,会认真察觉、会认真倾听,从不说教,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不管那些问题有多么幼稚,从不随意敷衍。
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米歇尔的父母却把精力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
母亲在米歇尔很小时,就教她读书认字,常常带着她去图书馆,一泡就是大半天,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让米歇尔在学习上找到自信。
米歇尔记得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孩子整天在课堂上打得鸡飞狗跳,不愿意学习。老师也没办法,根本无法教,就把他们归类为差生,直接把教室移到了一间地下室。
米歇尔回家跟母亲抱怨,母亲认真倾听并淡淡地回了一句:“把自己做好就行了。"
暗地里,母亲找校长谈了很多次,终于,学校愿意给这个班的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考一次试,米歇尔顺利考过了,直接升到楼上三年级明亮的课堂上课。
这件事,让米歇尔.奥巴马意识到,学习原来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事。
米歇尔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节省,但父母从不抱怨,全力支持孩子们上学。
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巴黎夏令营,米歇尔觉得费用昂贵,不敢告诉父母,结果被母亲知道了,母亲问米歇尔为什么不去参加?
米歇尔说:”不想让家里负担这么重。“
母亲坚定的说:”参不参加是你的事,费用能不能支付是我们的事,我们会想办法的。“
最后,母亲凑齐了费用,让米歇尔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巴黎的夏令营,开阔了眼见。
父母的眼光不会局限于现在,也不会过分干涉孩子,他们的目标是把孩子推向世界。
所以,米歇尔从小就知道要好好学习,后来考上普林斯顿大学,之后还去哈佛法学院,攻读博士,彻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需要营养,而家庭教育就是土壤,让这颗小树苗获得最大的养分。
当孩子能感受到家人对她们的关注和支持时,她们就会加倍投入,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
02 引导孩子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
米歇尔的父母从不过多干预学业外的事情,只是适当引导:你想要成为谁,想得到什么,就自己去争取。
米歇尔从小就清楚地知悉“我想要什么”。
小时候,米歇尔的母亲常常要求孩子们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
米歇尔不喜欢吃鸡蛋,就问母亲:“为什么我们早餐一定要吃鸡蛋呢?”
为此,家里展开了关于为什么吃鸡蛋的讨论,还有什么能补充蛋白质?
在家里,父母会认真倾听和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
米歇尔说:“可不可以用花生酱来代替鸡蛋呢?”
母亲觉得米歇尔说的有道理,就改变了吃鸡蛋的要求。
从此,在以后的日子里,米歇尔都可以不用吃鸡蛋,早餐变成了自己喜欢的花生酱和面包。
这件事让米歇尔获得了一个小胜利,因为这是她靠自己争取来的。
类似的小事还比较多,她还回忆到小时候幼儿园的一件事,老师教大家认读一组关于颜色的新单词:
“red”“blue”“orange”“purple”和“white”
米歇尔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她很顺利地念出了前面 red、blue 这些单词,但是念到 orange 的时候就卡了一下。
念到 white 的时候,脑袋就蒙了。
那天晚上,回到家,米歇尔不停练习这几个单词,躺在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 white white white。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米歇尔要求重新念一遍卡片。
老师不同意,说还有别的课要上,但她坚持要重念。
这一次一气呵成,并把white 这个单词,念得特别准确。
为此,米歇尔也获得了老师颁的一枚小星星,然后昂首挺胸地回家去了。
这件事,也让米歇尔从小就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争取,能得到想要的。
在以后的读书中,米歇尔有时也会因为肤色不自信,也会怀疑自己不够优秀。但当她发现只要努力一些,多花点时间,就能迎头赶上,这让米歇尔越来越自信,成绩也越来越好。
高中毕业那年,米歇尔也想去读哥哥考上的普林斯顿大学。她去咨询升学顾问,没想到被老师泼了一盆冷水:“你不是上普林斯顿的料。”
这句话,没有把米歇尔打倒,反而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给你看”。她比平时更用功,更努力,继续奔走申请。
最终,她真的被普林斯顿录取了。
米歇尔在成为“我”的这条路上,其实走得并不轻松,但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只有靠自己去争取,并获得父母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从而坚定地往前走,积累了越来越多自信。
03 培养孩子拥有终身成长型思维
哈佛毕业后的米歇尔,25岁,就顺利的进入一家高薪律师事务所。
每天踩着高跟鞋,穿着高档职业装,坐在高级写字楼里,加入了梦寐以求的精英群体。
之前父辈的生活好像离她越来越远了,但却让她陷入了困境和迷茫。
米歇尔问自己“我还想要什么?“
当她发现自己不再热爱律师这份工作,便果断地放弃高薪,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从律师到市长助理、非营利机构负责人、大学工作等等,这种不断否定自己,持续成长的认识非常难得。
每一个阶段,米歇尔.奥巴马都会遵循内心的指示,去寻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由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
她研究发现,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如果从小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会获得更多的勇气和能量,更勇于去探索这个世界,发挥更多潜能,也才能像米歇尔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别人很容易,成为自己却很难。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不一样,而父母要做的,就如米歇尔的父母那般,不断让孩子能找到自己,真正地去做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育儿经:006
分享书目之024,作者(米歇尔.奥巴马)《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