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读完一本书,一年爆肝200本,三招帮你读得快记得牢!【半

2021-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进击的卤蛋1989

我们平时在阅读中,会不会时长出现这样的情况:

花了很长时间,读了很多本书,看到很多金句,有了很多想法,但过段时间后,脑子只剩下书名,其他东西都忘得七七八八。

读书时,我们认真标注重点,记录笔记,但是当我们想推荐给别人这本书时,脑子全是想法,嘴巴却不会表达,话到嘴边说不出憋得直跺脚。

自己半个月读完一本书,别人一天读完一本书,结果交流起来别人掌握的比自己还通透。

……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的记忆力不行?还是我们读的不够认真?其实,只是我们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

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的方式,也从书桌前读书变成手机里听书,从完整内容8小时听书再到精华内容半小时讲书。

书,正在变得越来越“薄”。

那么,学习的方式变化了,我们读书的方式有没有跟着改变?

我们还在逐字逐行的细嚼慢咽么?还在划重点、做摘抄的记流水账么?还在半个月一本书半年后全忘光的“熊瞎子掰苞米么”?

其实,用对了方法,60就能读完一本书!

配合着60分钟咀嚼关键点,60分钟消化转输出,就能将一本书变成有效的时间资产,烙印在记忆银行中,实现阅读学习为工作生活赋能的最终目标!

一、60分钟读完一本书——1+3竖式阅读法

一群人同样读一本书,为什么速度差异很大?有的人一分钟能读三五页,有的人一分钟只能读几百字。

其实,速度差异的核心原因是“视野宽度”。

习惯逐字阅读的,速度自然慢,逐词稍快,逐句更快,每次看到的内容不同,阅读速度就会不同。

如果没有紧迫的时间及环境要求,通常状态下,我们都会在不太费力的情况下慢速阅读。

随着看得书越来越多,词汇储备量越来越大,阅读速度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还是没法做到60分钟读完一本书。

其实,生活中有些场景下,我们阅读速度会比平时快很多。

例如在书店选书的时候,我们站着快速翻看十几分钟,就会对这本书大概讲了什么,对我有没有用,是否需要买回去有所判断。

还有在考场上复习要点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从几本教材中快速找到关键点,完成阅读。

这两个场景都有相同的关键特征:

一是有时间锚定,我们都需要快速完成阅读

二是会高度专注,我们

三是都带着问题,

四是在跳着速读,

所以,当我们将这四个特征迁移到日常阅读中,阅读速读就会出现指数级提升!

针对时间锚定,按照《刻意练习》一书中的练习方法,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1小时计时,明确这是一个1小时内高速阅读的环节,我们要带着“快速阅读且越读越快”的任务进行读书,完成松散到紧张的模式切换。

针对高度专注,按照《心流》一书中的状态体验,我们可以在这1小时内隔绝外界干扰,把手机放到卧室,把桌面清理干净,播放一定的白噪音背景音乐,开始1小时的心流时光。

针对带着问题,我们可以在读书前,通过樊登、有书、豆瓣等平台,预先了解书籍梗概内容,结合自身工作生活提出3~5个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开始阅读。

针对跳着阅读,我们采取1+3竖式阅读法,通过竖式阅读法将眼神从横扫变为竖扫,从逐词逐行升级到跨词跨行,利用我们神奇的脑补功能生成内容。

同时,为了避免读的太快最后有了速度没了质量,所以我们既要从书中找到最初带着问题的答案,更要形成1个主题+3个要点的提炼,除了小说、传记、教辅书等特殊类目书籍,都是可以将主要内容归纳为3个要点。

按照这个方法进行一段时间刻意练习后,我们阅读速度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如果对跳着阅读是否会囫囵吞枣丢失书中关键信息有所顾虑,其实大可不必。

对于一本书,丢掉了重要的你找不到答案,找到答案后其他内容也就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读完一本书不是目的,学到东西才是目的。

相比于我们少读的几十本书丢掉的重点要点,在这一本书上少看了那么几个案例几篇故事,就没那么重要了。

二、60分钟咀嚼关键点——康奈尔笔记法+QAS问答法

不论是读书还是听课,影响学习效率的两个关键要点,一个是读写速度,一个是笔记方法。

对于多数人来说,划线标注、摘抄句子、拍照存档是常见的记录方式。

遗憾的是,这样的笔记方式,除了留下痕迹外,一无是处!

好的笔记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快速归档、快速记录、快速检索、快速联想、快速应用。

手写没法检索,摘抄速度太慢,拍照只为留念……显然,上述方法都不满足。

而一个不满足条件的笔记,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白学!对,没错,是白学!因为大脑不是电脑,半年后,我们一定会忘得七七八八。

好的工具(思维导图&笔记)+对的方法(提问&总结)成为了有效笔记的关键!

1、工具方面。

一定要实现从手写到电脑的迭代,一款能够电脑、手机跨平台应用,能够便捷归档、记录、检索的应用,就很关键。

笔记软件推荐印象笔记或OneNote。

为了能够实现有效归档,对于笔记本组和笔记本的应用,就很关键。

这里我在用的方法,是从十点读书会廖主任那里学到的时间银行和时间资产的分类方式。

能够让我们在任何场景下实现笔记的快速归档,不论是金句、好文、灵感、写作、笔记,都能有专属的区域,实现便捷归档。

而这些有价值的素材,都属于我们时间银行储蓄的金币,分门别类的放置在时间银行中。

而时间资产,则是我们通过素材实现的产出,脚本、文章、随笔,都是我们的时间资产,在将来某个时间可以为我们实现变现。

2、方法方面。

一定要实现从流水账摘抄到自问自答的迭代,用康奈尔笔记法配合QAS问答法进行思维习惯的养成。

康奈尔笔记法是沃尔特·鲍克等人发明的,旨在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做笔记。康奈尔笔记系统把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

右上最大的空间是“草稿栏”,是我们平时做笔记的地方,按照平时的习惯记录就行。

左边那竖着的一条空间叫做“线索栏”,是用来归纳右边的内容的,写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这个工作不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做,而是在上完课之后马上回顾,然后把要点都写到左边,这样一方面马上复习了内容,另一方面理清了头绪。

下面那横着的一栏是“总结栏”,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起到促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

QAS中Q是问题,A是答案,S是出处。康奈尔+QAS的结合,就是将康奈尔的总结栏转化为自问自答,将所有的答案与问题进行关联。

在这样的笔记方法下,可以帮助我们将所有时间银行中的金币体系化,随记、随找、随用。

三、60分钟消化转输出——金砖四步拆书+书评写作法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显示,对于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两周后学习留存率不足30%。而通过自己做、教别人的方式,学习留存率可以达到75%~90%。

充分证明了“教是最好的学”,笔记做的再好,只能便于检索应用,真要想将知识烙印在脑海中,就要做到消化理解后转化输出。

那么对于阅读来讲,最好的输出就是拆书稿和书评稿。

拆书稿是用我们的语言加工表达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我们只加工梳理,不附加观点,核心是书籍本身。

书评稿是用我们的观点、角度解读书本,核心是我们自己。

在我们形成两种文章的过程中,就是我们从消化转输出的过程。

不管是半个月,还是半年后,想到一本书,我们先想到一个主题和三个要点。结合关键词和问题,我们就能进行笔记检索,通过对线索的关联会议,复现草稿栏中的具体内容,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