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颗草莓说起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0人  猫定

前几天看到营养学家范志红老师发了一条微博,元旦在超市看到一个孩子哭得不行,想吃草莓,奶奶就是不买。现在超市草莓40元1斤是贵。范老师的意思是过节买一次尝尝鲜,也是不会破产的,全家人心情会好很多。原博下面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评论:

1. 孩子们也像大人一样,得不到就会心心念念,满足一下可能觉得也就那样,下一次就不会哭闹了。并说自家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长大了反而对零食没有什么兴趣了。

2. 关键是不能太惯着孩子,他今天要40元一斤的草莓,一哭闹就给他买了,他就知道哭闹有用。正确的作法是教孩子用劳动换,比如洗两天碗就给他买。越哭闹越不能满足。

我其实是赞同第1种观点的,当时孩子就是想吃一下草莓,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买的。如果有什么情况不能满足孩子,就如实地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说明原因。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孩子还会哭闹。就是买草莓这么一件小事,有很多家长开始自行脑补很多剧情。自已开始当编剧了,不能不哭闹就给他买,请问他为什么会哭闹。哪个小孩会一开始就哭闹地提要求。能提要求,说明小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提要求是小孩子了的权利。家长能不能满足孩子是另一回事。要么爽快满足,要么痛快拒绝。他当时说吃草莓,你说你洗两天碗再给你买。这样的答复合理吗,符合当时的场景吗。你满足任何小孩子的需求,都要他用劳动换。为什么那么多内心戏,对小孩如此的不信任,有那么多负面投射和负面评价。

孩子是有感情和正常心智的,愉快的满足孩子,让感情在亲子之间顺畅流动,孩子会快乐成长的。能够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走出剧情,是每个父母的修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