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标准”
昨天,我写了一篇读书笔记《心理健康标准》中,心理学老师武志红提出,“只有彻底活在三元世界中的人(指你的世界里有我、有你、有他3个中心),就是真正的健康人,健康的人会认为:我基本好,你基本好,他也是基本好的。”今天,我将分享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眼中“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关系+动力。
一个人的自我,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系,另一方面是动力。
所谓“关系”就是我(自体)和你(客体);
所谓“动力”,就是我(自体)和你(客体)之间的能量、活力的表达。
前面我们学习过,人性的动力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
2、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热情。
什么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
什么是热情: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3、科胡特心理健康标准的四个水准
科胡特认为 一个人如何感知自体和客体,有四个水准,即从好到差分了四个层级。
最好的水准:自信和热情
自信和热情,也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也能滋养客体,或者说,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
次之的水准: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
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也就是把自体和客体的好都夸大了;
第三的水准:疑病症和可怕的神。
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觉得自体虚弱,认为客体是敌意为主;
什么是疑病症呢?科胡特认为,疑病症就是一个人总怀疑自己的身体有各种生理疾病,但去医院做检查却发现没事,但这个人就是控制不住地怀疑自己身体有病。
什么是可怕的神?取个很搞笑的案例你就明白了,美国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曾经发现,一个精神病房里同时住着三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病人。
第四的水准: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是最糟糕的层级。
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认为自体到了神的级别,认为客体是坏的,并且无所不能。
第一、第二层级中,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是以善意为主,从第三层级开始,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就变成了敌意为主了。
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标准”二、我的思考
1、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专家,对同一 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制定了不同的标准。
但我认为除了个别独特的,大多数人的核心内容都万变不离其中。都是以建立一个“好自我”为最终目的。需要我们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人是活在关系中的,不能脱离关系而独立存在。
2、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
按照科胡特的心理健康标准,发现很少有人同时具备自信和热情,很多人难以做到,难道就不健康了吗?
还是那句话,标准可以参考,但你不要完全对号入座,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疑病症或迫害妄想症的症状,那就更好的用心理学知识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到底是用知识和时间进行自我疗愈呢?还是找心理咨询师辅导?还是找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医生诊断治疗,需要你在每个当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记住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都是能承认自己有问题的,这是心理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表现。
3、关于自信、热情
自信是自己内在关系的表现,热情是外在关系的表现,在这两种关系平等的状态下,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在007不写就出局线上群里,我们班有一位战友叫张天明,他就是同时具有自信、热情、活力的人,他所到之处,总能散发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让人如沐春风;他具有一种强大的正能量磁场,他的活力总能与身边的人之间流动起来,非常有魅力,也非常有感染力。呵呵.....战友中的万人迷一枚!
我认为心理越健康的人,越自信、越热情、越快乐、越幸福!
最后,用毛主席的一句关于自信的诗词,和大家共勉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流三千里。
-----毛泽东
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标准”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月小姐的花园”。
作者:山丘上的香草
参考资料:武志红心理学课程专栏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