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如何跳出他人框架,扩展谈话内容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2人  拆签队的norman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有的时候和一些权威或者特别强势的人时候谈话的时候,对方越是口若悬河,你的思维越容易被别人牵着走。好像没办法和对方进行讨论交流,仿佛只有点头答是的份,但是谈话结束,你有发现发现很多地方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你懊恼不已,当时怎么没想到这点呢?你后悔不迭,但是下一次同样的戏码还会上演。

    到底是因为你的沟通能力不够还是思维逻辑欠缺?谈话本来是双向的,你反而成为了独奏会的观众,有观点也表达不出来,有思路也让人看不到,最后导致别人以为你也只能听话做事,就是一个没啥想法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优秀的人都是提问高手》一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的沟通专家樱井弘所著,他认为沟通如何对方无动于衷或者没办法对其想法产生影响,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无效的。而在这其中个,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提问来激发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来打探别人的真心话,通过提问来让对方说“yes”,通过提问来抓住对方的心。甚至可以说“掌控乐如何发文,就掌控了人生”。

《优秀的人都是提问的高手》 樱井弘 中国友谊出版社

一、通过定义达成共识

用语和名词意义不明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对用语和名词达成共识。

       有很多时候,对方会提出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可能和我们的理解是不同的。想一想像“自由”“爱”“公平”等这些词的多重含义。每个人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都附加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个人经历的意义。如果你没有要求对方将这些意思不明确的词语解释清楚就贸然接受了他的论证,那你根本就不理解你同意或接受的到底是什么。总之,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如果他不能提供一幅清晰的说理论证的画面,那他就没有权利强迫你相信他。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概念时,我们可以敏感的提问:“请问,刚才您讲的xx是指什么呢?”

二、找到对方的话语逻辑

确认哪些只存在于说话人脑海中,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

    所谓的假设,就是不言自明,隐藏在思维和论证背后的那个前提。说话者、思考者自己可能都没有觉察到,但是这个对思考和论证影响有时影响会很大,必须将之挖掘出来,不然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了。

    我们看下面两个图:

         第1幅图里面有5个凸点,一个凹点,但是当我们把这幅图倒过来,这幅图立即就变成了:1个凸的按钮,5个凹的按钮。 为什么呢? 我们不言自明地假设环境中有光源,并且光源来自上方,那么凸的物体会使其下部出现阴影,凹陷的物体则会在上部出现阴影。于是,图中按钮的下半部出现阴影就意味着按钮是凸的,按钮的上半部出现阴影则代表按钮是凹的。 这背后一个描述性预设是:“光线是从上方来的。”如果你去掉这个预设再去看,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凹凸的按钮。所以,就连简单的视觉观察,也是有思维假设的。比如你看到蜘蛛、蛇会害怕,但是看到车子却不会,为什么呢?就是你的思维中有一个假设:蜘蛛是危险的。而这个假设是进化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知道对方谈话中的一些前提假设,可以想对方询问“你这样想,是因为这样的愿意对吗?”

三、请对方举出具体事例

用具体事例让抽象论、唯心论更容易被人理解。

     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 对于事实,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相信它;第二个问题:这个断言是否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第三个问题:证据的效力如何? 这个时候,例子就非常重要了,当我们去提问让对方举出具体的例子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更加清楚是否为真了。

四、寻找差异

当谈话内容偏离目标读者的常识时,用发问对此进行确认。

       当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发现有明显和自己想法不同的时候,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提问:“我在另一个地方看到,有的人是这样看这样的问题的,请问你怎么看”

        通过上面的几个小技巧,我们就可以跳出别人的框架,找到对话的契机,甚至展开深入的讨论,也不会一股脑的把别人的谈话都尽收囊中。伏尔泰说:“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他如何回答,而是看他如何发问”。提问方式运用的好,就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因为人是会被问题影响到思考方式和行动的动物。学会提问,改变生活。你,也可以成为提问高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