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总
在梁武帝天监元年的时候,顾总作为县吏,老是被上头的人鞭打。有一次,他心里特别郁闷,满肚子的火气不知往哪里撒,就跑到了一个有坟墓的地方。
他正满心迷茫,不知道该往哪儿去的时候,忽然有两个穿黄衣服的人来见他,说道:“刘君,您还记得咱们以前的来往吗?”
顾总特别吃惊,说:“我姓顾啊,咱们以前根本没见过面,怎么说起和你们有来往呢?”
这两人回答:“我们是王粲、徐幹。您上辈子是刘桢,是坤明的侍中,因为收了别人的钱被贬成小吏,您现在可能不记得啦。不过您说过的话都有记录,连记室的言辞意思也都在。”说着,就从袖子里拿出五轴书递给他,说:“这是您的文集,您好好瞅瞅。”
顾总看了之后,一下子就懂了,感觉灵感一下子就来了。那本文集好多人都有传抄本,只是最后几篇弄丢了。他记得有一首诗,题目是《从驾游幽丽宫,却忆平生西园文会,因寄修文府正郎蔡伯喈》,诗是这么写的:
“
在汉绝纲纪,溟渎多腾湍。
煌煌魏英祖,拯溺静波澜。
天纪已垂定,邦人亦保完。
大开相公府,掇拾尽幽兰。
始从众君子,日侍真主欢。
文皇在春宫,蒸孝逾问安。
监抚多余闲,园囿恣游观。
末臣戴簪笔,翊圣从和鸾。
月出行殿凉,珍木清露。
天文信辉丽,铿锵振琅玕。
被命仰为和,顾己试所难。
弱质不自持,危脆朽萎残。
岂意十余年,陵寝梧楸寒。
今朝坤明国,再顾簪蝉冠。
侍游于离宫,高蹑浮云端。
却忆西园时,生死暂悲酸。
君昔汉公卿,未央冠群贤。
倘若念平生,览此同怆然。”
剩下的七篇,就找不到了。
王粲跟顾总说:“我本来个子矮,没多久娶了乐进的女儿,她跟她爹一样,个子特别矮。自从跟您分开以后,我又娶了刘荆州的女儿。没多久就生了个儿子,刘荆州给他起名叫翁奴,今年正好十八岁,身高有七尺三寸,可惜没能来拜见您。
他十一岁的时候,跟我一起照镜子,我跟他说:‘你的脑袋比我的大。’他马上回我:‘防风氏的骨头能装满一车,肯定比不上白起的脑袋小却尖锐。’我又跟他说:‘你长大了应该能当将军。’他又回我:‘孔子还是个三尺高的小孩时,就不好意思谈霸道的事。何况我从小被长辈严格教导,哪敢想互相砍杀刺杀的事儿呢?’我知道他特别聪明。不知道您这辈子有没有儿子女儿?”
顾总想了老半天,感觉稍微熟悉了一点,就说:“两位先生既然是我的朋友,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再过这小吏的苦日子?”
徐幹说:“您只要拿着以前的文集去跟县宰说,就能解脱了。”
顾总又问:“坤明是个什么地方?”
徐幹说:“那是魏武帝开国时候的邺地。您以前是开国侍中,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您在坤明的家人都好好的。您的小女儿娇羞娘,有一篇《奉忆》,曾经吟诵得跟您一样。诗是这么写的:‘忆爷抛女不归家,不作侍中为小吏,就他辛苦弃荣华。愿爷相念早相见,与儿买李市甘瓜。’”
念完这首诗,顾总忍不住眼泪鼻涕一起流,就写了一首《寄娇羞娘》,诗是这样的:“忆儿貌,念儿心,望儿不见泪沾襟。时殊世异难相见,弃谢此生当访寻。”接着,王粲、徐幹和顾总亲切地告别。
顾总就带着刘桢的文集五卷,把和王粲、徐幹见面的事都告诉了县宰,说自己是刘桢转世。县宰看到刘桢死后的诗,特别惊讶,说:“不能再让刘公幹当小吏了。”马上就免了他的差使,用对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
后来不知道顾总去了哪儿,他的文集不久也没了。当时的人鼓励年轻后辈的时候都说:“死了的刘桢还能保佑活着的顾总,你们还能不努力上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