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朔州作家》平台,ID:白鸿铎,文责自负。】
诸葛亮曾在他的《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语道破了勤俭是一种美德这个道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而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很多人渐渐淡忘了勤俭节约这个传统美德。尤其是年青一代,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网红、明星、富二代比阔、攀比现象在社会上常有发生,时不时秀一把,有的甚至达到人们共愤的地步。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几名部队的教官,在众多军训小学生面前,捡起了部分学生扔在垃圾桶的馒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名教官边吃边说:“馒头好好的你们为啥要扔进垃圾桶,难道你们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种出来的吗?这次你们扔的馒头我们吃了,如果下次发现谁再往垃圾桶扔馒头,你必须捡起来吃掉。”
学生们看到教官从垃圾桶捡起馒头吃,面面相貌,顿时鸦雀无声。此时,扔进垃圾桶馒头的同学,一定在心里自责,估计不会再有下一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官们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育意义远远大于书本上的德育教育,也远远大于老师和家长口中仁、义、礼、智、信的灌输。教官从垃圾桶捡起馒头吃这件事,在学生心中将永远铭记,以后逐渐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前段时间,在快手、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上,播放陕西一位网红的婚礼:各大网红、明星云集,婚礼豪华奢靡,百万豪车遍地,私人飞机参会。其豪华奢靡、铺张挥霍令人乍舌,奢侈程度让社会白领阶层汗颜,其张扬跋扈令人生厌,与时下提出的杜绝浪费,坚持勤俭节约的倡议背道而驰,社会负能量满满的。
年轻人结婚本无可厚非,摆几桌酒席人之常情。可这种铺张浪费,视金钱如粪土的大场面,让千千万万坐在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情以何堪?让小学生、中学生我们的未来何以榜样?让社会青年价值观往哪儿搁?满满的负能量践踏着社会的底线,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形成了攀比浪费的坏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凡是有卓异成就的人,生活上都是勤俭节约的。比如一代廉吏于成龙。于成龙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于成龙勤俭节约、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知县,在任上勤勤恳恳,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农耕生产,安居乐业。
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知府,历任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等职。康熙十二年入京觐见皇帝,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官至封疆大吏,但他依然勤俭节约、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卓越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受百姓的爱戴。因常年青菜不离口,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虽官越升越大,但他生活非常节俭,与布衣一样,每日粗茶淡饭,还时常不忘接济穷苦人民。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中国历史上最奢侈的人,慈禧太后算是其一。慈禧太后每次吃饭,都要上百盘的菜。这么多的菜要摆多大一片可想而知,大部分的菜几乎是端上去看看而已。慈禧太后晚年生活十分铺张奢侈,过一个生日,花掉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除此之外,为慈禧太后装修颐和园花掉白银三千万两,当时英国和德国先进的战舰价格才二十五万两左右白银,慈禧装修颐和园的钱,可以组建三支北洋舰队。慈禧的奢侈是以整个大清的灭亡为代价的。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周总理饮食清淡,每次吃剩的饭菜都要留到下一顿再吃,从不浪费。总理一生勤俭朴素,在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知猪肉、鸡蛋,不吃米饭,只吃粗粮,总理说这样就不会忘记过去,忘记人民。可见,勤俭节约对个人成长、家业兴旺、国家兴盛息息相关。
一个人,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我党我军历来艰苦朴素,崇尚节俭。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期间,在经济条件落后,物质资源薄弱的情况下,以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和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帝国主义。中国人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获得了新中国的胜利。毛主席曾说: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他发扬起来,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从古到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古诗,时刻鞭策着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要自觉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努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