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蜕变
从一个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到一个商业电影演员、导演的蜕变过程,徐峥卸下了文青的假面和高雅小众的故作高深。
演话剧时,有人对他说:你演得这个我看不懂时,他会激愤地去解释、争辩。后来,他释然了,与其要贫穷的高雅,不如学会贴近俗世社会,或者说迎合世俗。
从后来他去演《春光灿烂猪八戒》就能看出这种转变,但拍那部戏时,他必定是非常撕裂的,一个从事小众高雅话剧的人去演一部喜剧搞笑电视剧,转变太大了。
《春光灿烂猪八戒》剧照曾有一段时间,他与周立波有一段口水官司。好像是徐峥在访谈节目中批评周不是很适合主持,表演水平应该再去提高。这话被有心人挑起来去问周立波。周嘲讽道:“小弟弟!你扮猪挺像,扮人挺囧。”
想必周立波是没有去看过《股票的颜色》《艺术》《资本论》《拥挤》等话剧的,虽然同在上海。1994年开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徐峥就在上海戏剧中心演话剧,1998年凭借主演的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
在《十三邀》的对话中,徐峥说他曾有一段时间很苦闷,陷入进文艺青年的人设中,与“文艺青年”这个词一起出现的标签就是“不得志”“贫穷”。而且贫穷意味着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高贵的标志,反而成功值得怀疑,成功是世俗的。
后来他思考:这个人看不懂,我应该怎么去影响他?这是一个价值千金的问题。大多数人看不懂,从另一个层面讲,可能是创作者的问题,你没用他们懂的形式和语言阐述你想表达的内容。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理解: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不是我创作者的问题。这样也无可厚非,但这样容易走向封闭和自嗨,越来越小众。
如何走向大众?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了所有文艺创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话剧、绘画、电影、音乐、小说、诗歌等文艺或文学形式都将面临如何抵达大众的问题。
在移动互联时代,在高雅舞台上孤绝地招摇,观众愿来不来,我依然故我,必然会被无情抛弃。
要与公众建立连接,越早越好,形式哪怕很粗糙。很多高雅意识人设的人,现在对世间风行的抖音、快手仍有些不屑一顾,但抖音、快手数以亿计的流量洪流,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真实生活却具有一种自然蓬勃的力量,已经到了不容忽视、也无法被忽视的地步。
真实社会在快手和抖音上,当然也有许多PS过的假面,但这种现实存在,已经巨大到,任何人都不能将其当作房间里的大象,视若无睹的地步了。
野蛮生长,有时候就是生命最本真和原始的求存方式,反而那些经过精心规训的学院式艺术是温室里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