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服饰赏析---两宋风云(三)
宋朝服饰制度中的帝王服饰形制
《宋史·舆服志》记载,天子之服有“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纱袍、窄袍六种,南渡后增加了御阅服。
故宫南薰殿始建于明,是明朝遇册封大典时中书官篆写金宝、金册的地方。清乾隆十四年(1749),发现所藏画像多斑驳脱落,乃命工重新装裱 。事后高宗还亲制《南薰殿奉藏图像记》以志其事。古代帝王圣贤图像改贮此地后,南薰殿成为专门保存这批画像的宫殿。因此这批图像也被称作“南薰殿图像”。
故宫博物院所接收之清宫南薰所藏历代帝后图像中,宋、元、明帝后像占主要部分。其中又以宋代帝后像为最完备。自宣祖起至度宗、共十六帝 ,图像齐全不缺。
宋宣祖帝后 宋太祖 宋真宗帝后 宋仁宗帝后 宋英宗帝后 宋神宗帝后 宋哲宗帝后 宋徽宗帝后 宋钦宗帝后 宋高宗帝后天子服饰形制特点
壹、大裘冕形制特点
《宋史·舆服志》:“大裘,青表纁里,黑羔皮为领、褾、襈,朱裳,被以衮服。冬至祀昊天上帝服之,立冬祀黑帝、立冬后祭神州地祇亦如之。中兴之后,无有存者。”
贰、衮冕形制特点
太祖建隆元年,太常礼院言:"准少府监牒,请具衮龙衣、绛纱袍、通天冠制度令式。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玉簪导。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如上,为升龙,皆织就为之。山、龙以下,每章一行,重以为等,每行十二。白纱中单,黼 领,青褾、襈、裾。蔽膝加龙、山、火三章。革带,玉钩鞢。大带,素带朱里,纰其外,上朱下绿,纽约用组。鹿卢玉具剑,大珠镖首,白玉双佩, 玄组。双大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寸, 首广一尺。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袜赤舄,加金饰。"诏可。
帝王衮冕示意图叁、通天冠形制特点
通天冠服,大祭祀致斋、正旦冬至五月朔大朝会、大册命、亲耕籍田皆服之。
其服有黑介帻、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红里,皂襟、襈、 裾)、绛纱裙、蔽膝、白纱中单(朱领、镖、撰、据)、白罗方心曲领,其外白鞭、黑缟、佩、绶等如衮。仁宗天圣二年(1024)南郊,礼仪使李维言:“ 通天冠上一字,准救回避。”诏改“承天冠”。中兴以后服用并同。
肆、履袍形制特点
袍以绛罗为之,折上巾,通犀金玉带。系履,则曰履袍;服靴,则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四孟朝献景灵宫、郊祀、明堂,诣宫、宿庙、进胙,上寿两宫及端门肆赦,并服之。 大礼毕还宫,乘平辇,服亦如之。若大辇,则服通天、绛纱如常仪。
伍、衫袍形制特点
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黄、浅黄袍衫, 折上巾,九还带,六合靴。宋因之,有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鞸,大宴则服之。又有赭黄、淡黄䙆袍,红衫袍,常朝则服之。
陆、窄袍形制特点
皆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窄袍或御乌纱帽。中兴仍之。初,高宗践祚于南都,隆祐太后命内臣上乘舆服御, 有小冠。后殿早讲,皇帝服帽子,红袍,玉束带,讲读官公服系鞵。
皇太子服饰制度
皇太子之服。一曰衮冕,二曰远游冠、朱明衣,三曰常服。
衮冕:青罗表、绯罗红绫里、涂金银鈒花饰,犀簪导,红丝组,前后白珠九旒,二纩贯水晶珠。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章;红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红罗蔽膝,绣山、火二章。 白纱中单,青褾、襈、裾。革带,涂金银钩鞢,瑜玉双佩。四采织成 大绶,结二玉环,金涂银鈒花饰。青罗袜带,红罗勒帛。玉具剑,金涂银鈒花,玉镖首。白罗袜,朱履,金涂银釦。从祀则服之。
远游冠:十八梁,青罗表,金涂银鈒花饰,犀簪导,红丝组为缨,博山,政和加附蝉。朱明服:红花金条纱衣,红纱里,皂褾、襈。红纱裳,红纱蔽膝,并红纱里。白花罗中单,皂褾、襈, 白罗方心曲领。罗袜,黑舄,革带,剑,佩,绶。余同衮服。袜带,勒帛。执桓圭。受册、谒庙、朝会则服之。
常服:皂纱折上巾,紫公服,通犀金玉带。
后妃服饰制度
《宋史·舆服志》记载:后妃之服。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礼衣,四曰鞠衣。
妃首饰花九株,小花同,并两博鬓,冠饰以九翚、四凤。褕翟,青罗绣为摇翟之形,编次于衣,青质,五色九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 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不朱里,纰其外,余仿皇后冠服之制,受册服之。
祎衣
皇后首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冠饰以九龙四凤。祎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五色十二等。 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黑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青袜、舄,舄加金饰。受册、朝谒景灵宫服之。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革舄随衣色,余同祎衣,唯无翟文,亲蚕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