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
生活中充满了套路,爱情中的套路,工作中的套路,人际关系中的套路等等。
这里主要谈一谈爱情中的套路,社会中有很多声音训化着我们,广告、电视剧、公众号、情感专家,他们告诉我们感情关系中的一套通用语言,告诉我们要按照这套语言去相爱。这套语言似乎给了我们评判一份感情关系的准绳:当对方表达出这套语言时,我们判断为爱;当对方不符合这套语言时,我们就得出一些负面的解读和结论。类似于其他认知范式,这套通用模版的存在,会让我们的认知过程加快。这套模板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都是适用的;但往往是那不适用的百分之二三十时间,让我们错过彼此。人是复杂的,只有当我们接受这种复杂性,我们才能真正和对方产生独特的“羁绊”——正是当我们理解了对方身上与通用模板不符的部分,才让我们对彼此来说不可替代。(该段参考KnowYourself官微)
通用语言也可称之为套路、模板,比如女友生病了,男生不能只说“要多休息,要多喝水”,而是应该立刻、马上拿着药出现在女方家里(你特么不怕买错药啊);比如各种节日要买礼物,每天要聊天,要各处游玩等等等等。对方按照这些套路来做,我们会觉得这就是爱情。但事实是,并不一定。因为这些套路,不需要真心也可以做出来,而且比表达真心更加容易,就像看到“一加一等于几”这个问题时,写下“二”这个答案那么简单。反之,一些人由于性格、财富等原因,没有按照这些套路来做,并不代表没有爱。同时我又觉得,如果一个人在感情中总是按照套路来做,反而会让人觉得无感。因为如果两个人之间存在真情实感,那么情感的表达绝不会只有套路这一条路,而会是看似毫无章法的自然流露。
套路给了我们一套评判标准,似乎让事情变得简单了一些,让我们可以“偷懒”。但现在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不要按照套路来评判。”我们也许会觉得累,觉得毫无头绪。但感情问题本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想简单、想偷懒,那结果很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这里并不是在提供另一种评判标准,而是在说并不该有一套通用的评判标准。
我很喜欢电影《美丽心灵》里,纳什和他的妻子(当时还是他的女友)艾丽西亚在湖边约会的场景。艾丽西亚问他是不是不爱说话,他说:‘我发现利用改善互动,去增加我的社交力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我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以直接的方式,去迅速执行资讯的流程,可惜结果经常很不愉快。’艾丽西亚说:‘试试我。’纳什说:‘好,我很喜欢你,而你对我这么主动,也证明你喜欢我,然而照规矩,我们在发生性关系之前,仍要来上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而我正在进行那种活动,然而就事实而言,我只想尽早和你上床而已,你是不是要掴我耳光了?’结果艾丽西亚吻了他。这就是不按套路的方式。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按照纳什的方式来表达爱意,那样的话,这种方式又变成一种套路了。而是说,只要是真情实意,怎么样都行,没有一套适用于所有情感的通用套路。
不过我又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追求独特的人,世界上有太多庸俗的人,而且我们会互相将别人评判为庸俗,我现在似乎就在做这件事。不过暂且放下这个争论,我们换一种说法:人们对于情感评判标准的选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些人不在乎套路,而有些人偏要在乎套路,而且很喜欢套路,喜欢得不得了,他们就希望另一半按照套路来做,不按套路来做,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合格的、不达标的。比如,对食物不感兴趣就是无趣的;喝酒才能真情流露;小长假一定要出去旅行;旅行的时候,在宾馆躺着就是浪费时间;我不开心,你就要哄我;不善于争执就是情商低的表现;表现得端庄娴静就是有素质;听音乐剧才显得有品位;朋友结婚时,送一件大礼才能说明是真朋友;加班才叫努力;孩子一定要上国际幼儿园,长大了一定要出国读书;30岁就一定要焦虑,不焦虑不足以显得深刻……由此看来,套路似乎是一种成见,或者说一种价值选择,或者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缺失。所谓独立人格的缺失,是指总在按照套路,模仿别人的活法,而没有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让这些人真情流露,他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对于这些人,那对不起,以上都是废话。
说了这么多,最终的最终,似乎又回到了一点:人以类聚,对的人,怎么都对,错的人,怎么都错,感觉对了,套路也可以套路得与众不同,感觉错了,没有套路、特立独行也显得不那么可爱,要不要套路,自己来选择。
如果这是一篇公众号文章,早就可以结束了,但这不是,这只是我憋在心里的一些话而已,所以我还得再说几句。我想说,我说了这么多,一定会有人反驳,这很正常,没有任何想法是可以获得统一认识的。同时,我有这些想法,并不代表我在情感上没有问题,其实恰恰相反。所以,各位看官看过之后,有一些触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