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以人为师.大师课--《论语》学习】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翻译】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
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这章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宰我谈三年之丧的事。在孔子那个时代丧期是三年。这三年,要不断地举行各种祭奠活动,哀悼父母的去世。现代人肯定觉得时间长,当时的古人特别重视孝道。父母去世的三年我们很悲伤,我们沉浸在丧亲的悲痛当中,我们吃不香,睡不安稳,因为怀念父母,我们心中不安。孔子是从人的情感上来讲,而宰我是从一种外在的社会效果来讲,这就涉及到了孔孔子对礼的理解。孔子认为这个礼是从人情来的,是有内涵的。如果没有了人情,没有了那种真诚的情感,比如,葬礼就是为了表达人的悲痛而设立的。婚礼是为了合两姓之好,来庆祝两姓合为一家而设立的,都是根据人性和人情来设立的礼仪。所以,你否定了这个礼仪,实际上否定了人性,违背了人的人情。孔子评价宰我不仁,孔子最重视仁,那为什么讲宰我不仁呢?孔子又讲了一番道理,他说,父母生下我们抱了我们三年,我们才能下地活动,这三年如果父母不照顾我们,不怀抱着我们,我们随时可能渴死、饿死、淹死、撞死。所以,这三年丧是天下的通丧,是怀念父母,纪念父母,把我们抱大了的三年的恩情。宰我,你有三年的爱曾付出过对你的父母吗?这里是讲孝道,孝和慈是不对等的,父母对我们好叫慈,父母对我们就像活菩萨一样充满着慈爱、亲情、关心,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愿意替我们去生病,愿意替我们去死,真是活菩萨。但是,孩子无论对父母再好,也达不到父母对我们的好,这是不平等的。我们即使是三年守丧也根本无法报答父母一生对我们的恩情。那你还嫌长,你这不是不仁么。儒家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让人有正常的爱,成为一个情感生活丰富的人。然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