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你以为靠天赋就可以吗?看完李雪琴就懂了

2020-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公子706

看完《穆斯林的葬礼》,随手看着那天花了我一百元大洋买的三本书当中的一本,就是陈忠实写的《好好活着》,里面都是散文记事,写他自己小时候,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当然我没有看完,才看到100页。

陈忠实出生于1942年,中国还未解放。他们那个年代是真的苦,整整比我爸妈大了20多岁,还能读高中,就已经很不错了,看到他写自己的小时候,让我开始怀念自己小的时候。

于是明天打算回桂林老家,跟爸妈在乡村相处半个月,仔细算了算,我从老家出来,已经20多年了,这期间,我从未在家呆过1个月以上的时间,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

陈老却能在40年后,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描绘得生动形象,一棵树都能写成让人动情,一件小事写得富有哲理,我想,这样才是作家吧。

所谓的作家,就是通过大众平凡的人和物,和事,在自己笔下栩栩如生,折射出让众人学习的精神,让众人共鸣共情,这样才算是成功的,比如他的巨作《白鹿原》。

前段时间,看完《白鹿原》,也是被他带到故事里,久久都出不来,就跟前段时间看金庸一样。

这部书名是《好好活着》,如此简单的话语,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证明去书写。有时会觉得活着好难但在经历一些大风大浪仍然还在乘风破浪时,就觉得,挺过去,一切都没有什么大不了。

在经历过生与死时,在医院躺下被打麻药3秒就失去记忆时,再次醒来发现已经是手术后4个小时时,那会觉得活着真好。

去年5月,我经历过一场手术,那时很痛苦,觉得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在哪?那撕心裂肺的痛,我不想再经历一次。

我体验过死,当你觉得很痛苦的时候,死确实是一种解脱。后来,挺过来了,觉得,反正都来人间3分之一了,何不把剩下的三分之二活得更精彩一些呢?

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了最新的一期脱口秀大会,能进前6名的各个都是实力派,如果说最喜欢的,还是李雪琴吧,自从她去年在抖音火了之后,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

扒开她的履历才发现她是北大学霸,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一定是靠谱憨厚型,她是吴亦凡的粉丝,去年被吴亦凡翻牌之后,就彻底火了。

你觉得每个人的火都是偶然和运气吗?其实不是的,都是实力后的必然,没有实力的火,就像没有根基的高楼大厦,风一吹,整个就坍塌了,再无复原的可能。

所有成功,都是坚持不懈的结果,李雪琴就像一颗壮实的黑珍珠,终于破土而出,滚到了太阳底下,发散出光彩夺目的光芒。

也很喜欢李诞,一个89年的男人,比我小一岁,如今是笑果文化的老板之一,他也是外貌不够,才华来凑。但又像他说的那样,才华只是暂时的,技术才是永久的,脱口秀是一门技术活,要想把技术学好,一定得往死里嗑。

同样,写作也是一门技术活,熟能生巧,要多写多练,多找感觉,找多了,灵感自然就有了。又想起大奇老师说的一个故事,就是溥仪鉴宝的故事,传说有一个大臣故意拿一个“真”的宝物给他鉴别,考验他的鉴赏能力。

不曾想溥仪瞧一眼就说是假的,大臣不信,后来又专门拿去给鉴赏专家,经过专家证实,那确实是假的。

于是大臣去找溥仪寻找答案,问他,你怎么看出我的宝物是假的,溥仪不假思索的说,因为跟我家的不一样。

溥仪之所以能一眼就认定,无非是看多了,熟悉了,也就能鉴别了。

写作是一件门槛虽低但是却最难成功的技术活,要想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需要你花一生的时间去坚持,去热爱,而这条路又是无比的孤独的,之所以很少人能出名,是因为大部人走到半路就放弃了,但愿爱文字的你,能坚持。而我也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