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觉察才可成长
昨天晚上亲子系开始了第一次家长心理成长督导课程,课程题目是“家庭教育能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家长理解性认识能力,第二个是家长理解性感情能力,第三个是家长理解性行为能力。接近两个小时的课程里,赵院长带领同学们学习了第一部分,“家长理解性认识能力”,也就是觉察部分。
为什么爱的路上举步维艰?相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为什么许多父母给予孩子的是爱,但孩子却接收不到呢,或者反而收到的是伤害呢?我觉得首先就是父母没有觉察到自己辛辛苦苦给予孩子的是他不需要的,或者是父母自己一厢情愿的,又或者是孩子需要的父母反而不给,这就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供求不一致,沟通出现障碍,亲子关系一降再降,真的有举步维艰的感觉啊!
这个题目我的选择是AB两个选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色彩和生命意义,他借助于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并不依附于父母。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有这样的诗句: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接纳,爱和陪伴,无论这个孩子是什么样子的,父母都会充满爱的陪着他成长。当这个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是满怀欣喜的迎接这个新生命,我们对这个小生命唯一的祝福就是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但是走着走着,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是不是开始对孩子有了要求,对他的爱附加了条件?他如果爱吃饭就好了,他如果很大方就好了,他如果听话就好了。孩子上学了,爱的筹码就更多了,学习好,品德好,纪律好,等等等等,我们早已忘记了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候的初心了,让他背负了太多的期待,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就不喜欢他,不爱他了。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面子,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好,我自己的为啥不行?我上学的时候可比那个别人家好许多啊!这时候的家长无比焦虑与着急,恨不得一天就赶超别人家的孩子,逼着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初衔接班,学科辅导班,各种才艺班,奔忙在各个培训机构,孩子精疲力尽,家长焦头烂额。
我的孩子今年大学毕业了,当年的我虽然没有现在家长的焦虑,但是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做的很不好的,不尊重孩子是我的最大缺点,总认为她是小孩子,不懂事,随意的批评她,忽视她,对她发脾气,承诺的话不兑现是经常的事情,所以孩子没有自信心,做事情没有很好的动力支持。我通过学习反省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感觉很后悔,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伤害,我曾经和她做过交流,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承认自己的心理能力不足,不会爱她,并且跟她道歉,希望她也能够通过学习,不让这种不良的教育方式代际传承下去。
第二个题目我的选择是A,我承认自己的不足,我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但我不是这个生命的老师,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才是我的老师,通过孩子的出生,作为父母有了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如果家长能够觉察到这一点,能够俯下身子,就不会自以为是的对孩子指手画脚了。除了比孩子多出生了许多年,并没有其他的优势可言,唯有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才有资格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