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的国学课堂散文特辑谈天说地

范仲淹与范浚之比较(续二)

2023-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陈水河

正因为宗经,范仲淹十分重视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化民众,培养人才。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出守睦州(桐庐郡),不到半年,他建立州学,“建堂宇斋庑”,即龙山书院,是睦州融庙学与书院为一体的第一家书院。书院建成后,面向全州招生,聘请当地有影响的学者担任教席,还于公务之余亲自授课。并在富春江边建严子陵祠堂。不久,范仲淹回到故乡苏州。苏州府学便开始筹建。当时,他在卧龙街买了一块地,准备修建住宅。有位阴阳先生对范仲淹说,此乃风水宝地,这里建宅,子孙兴旺,卿相不断。范仲淹说,“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士,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慨然献地建学,被苏人誉为“义举”。在今天苏州的文庙内,当年的大成殿、泮池等大型建筑仍保持完好,依稀可见苏学之宏伟。范仲淹聘请名儒胡瑗来州学担任教授,吸引了大量生徒。此后,苏学越办越好,名冠东南。后人评说:“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

天圣四年(1026年),因母谢氏病故,范仲淹回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宁陵县守丧三年。守孝期间,范仲淹应南京留守晏殊邀请执掌应天府书院(时又称“南京书院”),期间实行因材施教的主张,即按照不同专长而入读各项分科;课程则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从而为大宋培养了大量的名人名臣,如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南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有载:“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范仲淹在应天书院时,著有《南京书院题名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下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部分研究文集 部分研究文集 部分研究文集

范仲淹在主持庆历新政时,促成宋仁宗在庆历四年(1144年)“诏令诸路州、府、军、监,除旧有学外,余并各令立学(《宋会要辑稿.崇儒》)”。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但州县办学却坚持了下来。范仲淹促成的宋仁宗诏令天下州县皆立学一举,不仅为宋代大量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文化学术事业的高度繁荣准备了条件,而且对宋以后教育史、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嘉佑二年(1057年)的中国科举“千年第一龙虎榜”,成了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文中“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的真实写照。苏东坡本人就对宋仁宗立学一事评价甚高(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三、致广大:整合儒、佛、道学(略)

(未完待续)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7月15日早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