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七
原文:
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译文:
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名称是人叫出来的。可有它可的原因,不可有它不可的原因;是有它是的原因,不是有它不是的原因;为什么是?自有它是的道理。为什么不是?自有它不是的道理。为什么可?自有它可的道理。为什么不可?自有它不可的道理。一切事物本来都有它是的地方,一切事物本来都有它可的地方。没有什么东西不是,没有什么东西不可。所以举凡小草和大木,丑癞的女人和美貌的西施,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来看都可通而为一。万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必有所毁。所以一切事物无论完成和毁坏,都是复归于一个整体。
只有通达之士才能了解这个通而为一的道理,因此他不用固执自己的成见而容寓在各物的功分上;这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顺着自然的路径行走而不知道它的所以然,这就叫做“道”。
[辩者们]竭尽心智去求“一致”,而不知道它本来就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朝三”。什么叫做“朝三”?有一个养猴的人,喂猴子吃票子,对这群猴子说:“早上给你们三升而晚上给你们四升。”这些猴子听了都很生气。养猴的人又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升而晚上给你们三升。”这些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名和实都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因而不同,这也是猴子主观的心理作用罢了!所以圣人不执著于是非的争论而依顺自然均衡之强,这就叫做两行 。
我来读《庄子》
之所谓两行,是“是”与“不是”,“可”与“不可”,它们都有自然存在的道理,都是复归于一个整体,不用固执自己的成见而寄寓在各个物上,顺着自然的路径行走而不知道它的所以然,这也就是道。
这个世界,具体事和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尤其是这个讲究个性,特色,独立的当下,这本身并不错,但总体来说还是要顺行天气变化,四季交替,日升月落这么一个自然规律来生活,这就是道,自然之道,也是两行,讲个性又遵寻规则。
就好像一条鱼,它的自然之道是水,这是“是”,没有脱离水,在水里做一条有特色的鱼,是一件好事。如果想要跳出水求特色,这是“不是”,只能成无水之鱼,趴着等待死亡。鱼的道在于水,没有水,鱼就没有生存的空间,道也无从谈起。可游或不可游,也是遵循了自然之理。
因而不必为一个“是"或“不是”争的面红耳赤,不需要为了“可”与“不可”耿耿于怀,既然存在了,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具体什么原因不知道,但总归是这样子的,顺其天牲,无需自寻烦恼。
丑女与西施,外貌上相差很大,但终归终究,都是人,都为女人,都要吃饭睡觉,除去人为的感观和人的皮囊,从实质讲,都是一样的。
生活中碰到许多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事,抱着这种万物归为一体的想法,生活或许会少很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