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培养产品设计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产品分析-知乎、百度知道、豆瓣(Android)

2016-06-12  本文已影响1510人  文时柒

一、概述


自互联网迅速发展,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加快了知识分享与问题解决的效率,促进网络社区的发展,开启了移动端使用场景进入垂直场景渗透阶段。本文试图就网络问答社区的几大知名产品着手,并从产品角度详细分析同类竞品。此篇第二章为市场分析,第三章是用户分析,第四章为产品分析。

1、竞品选择

百度知道较早进入网络问答社区市场,凭借PC端的用户基础,将优势延续至移动端,市场份额和月用户活跃量均处于市场前列,属于市场领先者。目前最大的中文问答社区,10年知识沉淀4亿个答案,每天都有千万级用户在这里互帮互助,专注于帮助大家快速找到答案。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豆瓣进入市场较早,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的信息,无论描述还是评论都由用户提供,极具特色的一个网站。网站还提供书影音推荐、同城活动、小组话题交流等多种服务功能,在网络社区这片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聚集了一大批文艺青年。

2、相关信息

体验产品:知乎(V3.3.1)、百度知道(V7.0.1)、豆瓣(V3.10.0)

使用机型:华为荣耀6S,Android4.4.2

体验工具:Xmind 7,office

二、市场状况


1、市场趋势

2011-2016的三大APP移动端发展趋势(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2016年上半年三大APP移动动端趋势(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2、下载热度

三大应用在主要的第三方应用商城的用户情况

                          豌豆荚                            

知乎  503万  百度知道  884万  豆瓣 161万

数据来自豌豆荚

                          安卓市场                          

知乎  93万 百度知道  558万  豆瓣 43.15万

数据来自安卓市场

                                                                                                    应用宝                          

知乎 509万   百度知道 1537万  豆瓣 432万

数据来自应用宝

总结:

1、百度知道的市场最好,在三个平台它都是占了大部分的市场,这个与百度知道这10年来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它抢得了先机;

2、知乎的市场占有率不错,近年来下载量不断增多;

3、知乎在应用宝的评分(3.6)没有百度知道(4.3)高,可以看出这与用户体验有关系,知乎应该多改善用户体验;

4、豆瓣的下载最少,个人认为这个与它细分平台有关系,这样子用户群体更加精细化。如豆瓣电影、豆瓣FM等起到了一定的用户划分;

建议:

1、知乎应该多听取用户的反馈,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做出更好的产品来;

2、开展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配合进行;

3、目前能够在很多其他地方看到知乎的回答,比如,在百度搜索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有知乎的回答,可以更加扩展这方面的业务,做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

4、豆瓣目前拥有包括豆瓣、一刻、豆瓣 FM 、豆瓣小组、豆瓣同城等14个 APP ,但基于豆瓣APP数量太多,细分APP容易造成用户分流、不集中,新用户的转化成本是比较高的,这样一来豆瓣APP的热度与下载量必然减少,因此豆瓣的运营与引流尤为重要。

二、用户分析

1、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群

2、用户场景

知乎用户场景 百度知道用户场景 豆瓣用户场景

3、用户人群分析

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数据来自百度指数

总结:

注:PC端的用户年龄分布情况,大致能够代表移动端的年龄分布。

1、从用户的年龄上来看,三大APP的用户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到了全部用户的90%以上。说明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对于知识的分享,学习更加感兴趣;其中20~29岁是主力军。

2、在年龄分层上看,三大APP的用户群体是几乎一致的,差别在于20~29岁这个群体,知乎的占有率更多,知乎知识的专业可能更符合这个年龄层的追求。

3、从用户性别比例来看,三大平台男性都占到了70%,极大多数,男性用户是主力群体;

4、从性别分析,豆瓣的女性群体在三者中最多,豆瓣的文艺气息更符合女性的性格和爱好。而知乎的女性用户最少,可能与知乎更贴近专业的定位有关。

建议:

年龄分布上20~29岁占大部分是比较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男女比例上来说,个人认为知乎和百度知道可以多扩展一些话题,或者邀请某些领域的女性精英来知乎,起到带动作用,多吸引女性用户。

四、竞品分析

战略层

战略层

从战略的多个角度来看,三个产品的定位与模式都有差异优劣。

百度凭借庞大的搜索流量和潜在客户,以用户导向,在广告和会员充值两方面盈利,用悬赏积分的模式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知乎则定位于高质量社交问答平台,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和答案导向,提升品牌逼格,从而引入更多用户,以“精英人才”为主要领路人,带动产品热度。

豆瓣则以文艺小清新为主,引入文艺青年,以“有趣”的生活化导入用户,文艺气息为电影、书籍、音乐等方面创造了盈利的契机。豆瓣产品的文艺定位与贴近生活化的社交有很大的潜力。

范围层

范围层

总结:

三个APP的的基本功能都覆盖到了。在问答、激励、社交这几大板块主要功能都有,但知乎和百度知道问答更全面。

知乎有独特的邀请回答、没有帮助(踩)、折叠回答等特色功能,进一步保证了问答的高质量以及加强了牛人参与的互动性。

百度知道有积分悬赏功能,提高了用户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保证了这类答案的精准性。百度知道推送当前最新的问题,诱引用户参与。

豆瓣在问答方面功能也挺全,但特色较少,可能与自身产品定位有关。

结构层


知乎:

知乎产品结构图(思维导图)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产品结构(思维导图)

豆瓣

豆瓣产品结构图

从产品结构来看:

1、知乎的结构过于混乱,分的9个模块表意不明,比如“圆桌”。这明显是模块划分不明,关注、收藏、圆桌可以和其他的功能合并。这体现出知乎产品注重内容却轻视了产品结构和交互体验。

2、百度知道结构明确,分为首页、问答、话题、活动、个人五块,便于寻找,更好提升用户粘度与持久度。尤其在问答这一块做的很好,问题分类,分最高悬赏、热门、最新、推荐等,这种横向排序模式体现了百度知道以问题为核心的一个理念,同时用积分提升用户活跃性。不足:活动模块里的芝麻公告让人不知所谓。

3、豆瓣的结构幅度更广,每个页面横向、纵向划分更细。豆瓣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而且由于其每个分类都自成体系(电影、书籍等)。同时,豆瓣的互动功能更强,有私聊、群聊以及每个话题、文章里面的讨论,在用户活跃度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豆瓣的不足在于:提出的问题回应的周期长,而且必须要在指定的 话题里才能找得到答案,在问答这一块弱化了。

框架层

首页

知乎 知乎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豆瓣

在首页布局上,可以看出:知乎和豆瓣简洁明了,功能模块不多;百度知道的纵向分布太长。

知乎在采用的是左选卡的方式,这种方式正在被淘汰,因为耗费用户寻找模块的时间,一般采用底部分布式。在首页上只有关注人动态、消息通知、+三个功能。这个“+”表意不明,有一定的模糊性。整体布局不明,虽然简洁但混乱,推送的关注人信息并不适合在首页发送,而应推送个人关注以及热门的问题或专栏。

百度知道首页分布的模块太多,多达8项,用户在往下刷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时间,有一定的疲劳性。但整体排版布局还算合理,从问答到科普由重到轻的排列。

豆瓣首页布局简洁,主要由热门话题、今日精选两大块组成,发布的信息合理,比较符合用户的需求。

提问

知乎提问功能 知乎提问 百度知道提问功能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 豆瓣提问

通过分析发现,百度知道和知乎的提问功能比较明确。

知乎提问时有发布新问题和草稿好类,极好的提升了用户好感,在细节方面做的很好,类似于邮箱的草稿功能。不足的地方在于提问时必须选择话题分类,不然很难被发现,这样限制了提问范围。同时,问题、话题、详情三个排版不对齐,视觉上缺乏美感。

百度知道的提问模块布局三个里最好的,有文字、语音两块,横向排列、选卡方式,操作很是方便。同时提问时下方可以选择悬赏的积分值,以点击选择的方式很是便捷,但是用户却不可以自己选择悬赏积分值。建议可以增加用户可输入积分值的功能。

豆瓣的提问功能太多,在小事、小组里都可以提问,并且以标签、话题区分。小事里采用上下选择、小组里采用左右选卡比较符合用户习惯。但提问页比较单一,纯白底色的不是很符合用户感官,建议浅色。

回答&点赞&收藏

知乎 知乎 知乎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豆瓣 产品分析-知乎、百度知道、豆瓣(Android) 豆瓣

对比可以看出,知乎和豆瓣都是在话题、动态、关注等模块中回答问题,而百度知道布局很明显,在问答一栏,比较突出合理。三个应用的共同点是都以话题进行问题分类。

知乎分别在发现、关注两块里推送问题,均以横向选卡方式,选择方便,但是却过于分散,可以讲两栏中的问题推送合并在一起。在问题回复时,知乎将点赞、没有帮助、收藏、评论等功能并排横列,比起百度知道和豆瓣更加便捷。

百度知道的问答一栏里的回复问题时,只能评论,不能评论、点赞他人的评论,这是不足。在排版上,“我来回答”突出显眼,比较符合用户需求。同时,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切换的方式进行语音和文字回答,比较便捷,引导用户语音回答的习惯。

豆瓣的回答与百度知道和知乎不同,回答栏与问题在同一页面,较少用户交互时间,更加便捷。和百度知道一样,豆瓣在小事的模块下,与其他用户的互动缺乏,没有点赞与回复功能。豆瓣在小组里才增加了这一功能,可能是为了增加小组内部的活跃度,但却不利于陌生人间的交流互动。

小组/圆桌/圈子

知乎 知乎 知乎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豆瓣 豆瓣 豆瓣

圈子、小组、专栏等等都是为了在问答以外加深巩固用户间的互动活跃度,提升产品的流量与内容产量。在这一方面,豆瓣做的比较深入,而知乎与百度知道稍微薄弱。

知乎的圆桌是以行业或者热议话题分类,分布合理,填充很满,涵盖各行业。同时,以横向四栏划分,有动态、问题、讨论,同时不定期组织会议来加深互动,新颖有意思。

百度知道的圈子布局简单,分为问题个人、用户两栏,个人认为用户这一块没有必要,对于互动没有帮助,比起豆瓣的私聊、群聊而言,完全没有意义。

豆瓣的圈子最为功能复杂,用上下两块。上面的广播却有点表意不明,用关注人动态更合适。聊天一栏将私聊和群聊没有完全分开,导致有重复板块,有待完善。

总结:

在布局结构,每个APP都有自己的优劣,但总体百度知道的布局结构最为直观明确。知乎的左列表需要改进,自己功能模块可以合并。豆瓣的布局不错,但细分功能太多,不是很明确,需要改进。

表现层

百度知道 百度知道 豆瓣

从上面的启动页和框架层的分析可以看出:

知乎

以蓝、白两色为主,这种颜色搭配符合知乎高端知识互动的定位。App图标、导入页以蓝色作为基调,特别简洁,引导大众对于知乎的印象:不掺杂质,简单专一。但是背景色的设置太简陋,应该多设计几种皮肤,供用户选择;某种角度来看蓝色比较单调,黑色很沉重,然后设计夜间模式。

百度知道以绿、白两色却与豆瓣相同,并没有表现出这两种颜色的搭配与百度知道的定位与内容的契合。但百度知道整体的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倒是体现出简约、符号话的特色。

豆瓣的绿白搭配,基调色与“文艺”定位相符合。整个APP的图片风格与启动页一致,干净文艺,清新脱俗。


五、总结

1、知乎:定位高端行业人士问答社区。他在内容质量和用户粘度上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功能模块里问答互动全面。同时圆桌一栏独具特色,应该大力运营。不足之处在于功能模块、框架设计和视觉设计上需要大改,能够多揣摩用户心理和提升用户体验。知乎目前的活跃度一直遥遥领先,正是发力的好时机,应采用“精英+普通用户”的模式,以精英带动普通模式,同时由“用户导入”贴合“产品导向”,提升用户的持久度。

2、百度知道:目前依然有着最大的用户量,但内容质量不高。百度知道在问答功能花费大量板块,保证问答的高交互,确实提高了问题回复的高效性,但并未对问题进行高质量筛选。新出的圈子有意进行社区互动,但却对用户等级有要求,急需完善。百度知道的问答社区的趋势很有前景,但也要注重用户的互动和内容的高质量。

3、豆瓣:界面优美,但涵盖功能庞大,这导致近年来豆瓣细分APP。近几年来,豆瓣的用户活跃度和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因此现阶段豆瓣App必须清晰其方向和目标用户。以其独特之处吸引用户,而不是盲目推广,蚕食其他应用的市场份额。在用户运营这一块,可以借助线下活动以及文艺产品的特性运作。


产品小白一枚,以上的文章,很早之前写的,现在知乎也有了新版。写的不好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