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碎片

小黑看《芳华》

2017-12-20  本文已影响105人  姚小黑

《芳华》上映以来,朋友圈里的文艺老中青就不时地转发有关影评文章。什么《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人为什么会疏远,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文章看多了也终于憋不住了。夜幕里,没来的及吃晚饭,就和志伟急匆匆从另一个城市往回赶,准点坐在影院里时,舌尖上已经急出了泡。在一杯热奶茶分解的酸涩味觉里,酸涩着眼睛看完了电影。

没看过原著小说,在这里,对电影《芳华》我不说道德,不谈三观,只想说说那些触动我的细节里的人性。

在我浅薄的认知里,电影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里都有着时代的印记;每个角色的行为都是人性的本能反应,无关对错。如果我们把自己处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物故事里,应该没人敢说,我绝对不会这样做吧?那么,谁又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判对错,指责他们呢?

第一个细节:电影一开始,接小萍入伍的刘峰就说,小萍的妈妈让小萍到部队穿上军装第一时间就照相寄回家,让街坊邻居们看看。随着电影对小萍身世的一步步展开,从这个细节里,不难想象出一个与劳教分子划清界限后,改嫁革干的中年妇女在长期的冷眼歧视与孤立下,渴望揭下标签融入普通人的迫切。她或许仅仅是为了证实“我和你们是一样的人”。我的母亲就经常和我们说起,那个年代被所有人孤立的痛苦。当年,就连我的舅舅都曾经对在人群里说话的她恶语批评,说像我们这样四类分子家庭的人,出门就要顺着墙根儿走,人群里哪里还有说话的份!我的感受自然肤浅,相信那些真正经历过的,才能感同身受吧!

第二个细节:何小萍偷拿林丁丁军装照相被发现后,林丁丁对她一顿义正辞严的羞辱后说了一句话,大意是如果向她借军装,她会借给小萍。也许,很多人的确不能理解何小萍这种偷拿的行为,但是试想,一个背负着出身,六岁随母亲改嫁,在继父的冷眼和倍受弟妹们欺负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又怎能敢说出自己的需求。我的父亲就曾经和我们说过,只有弱者才在强者面前撒谎。

第三个细节:从整部电影看,对于被大家嘲讽,孤立,羞辱的何小萍,起码肖穗子是同情的。但是人们的从众心理,让她不敢站出来,在内衣海绵事件中还夸张地嘲笑着。像这样被集体孤立的孩子,相信我们大家小时候都是见过的。其实有时候,那些夸张了语言和行为,恶意欺负或家境贫寒,或身有残疾的弱小者的人,仅仅只是从众心理下表演的一种立场和态度。反观电影所处的时代,所造成的那些悲剧又何尝不是这样心理下的集体无意识!

那么,对于第四个细节里小萍豁出去的勇敢,或许正是因为她也是被孤立的一员。如果小萍不是被孤立的人,即使她如电影中所说,能识得善良,她会不会还敢大声说出那句鲁莽的“明天,我送你!”就不得而知了。

第五个细节;当刘峰不顾一切地向林丁丁表白时,从林丁丁的表情,我没有看出惊慌和羞涩,有的却是一个情场老手的淡定和被人倾慕的虚荣。被人发现后,她的反应也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在这之前,他与文艺干事和军医的恋爱都已经不是秘密,还被小萍撞见过与干事亲吻,她的反应都不曾激烈。她应该是被那句“你竟然腐蚀活雷锋”吓坏了,为了保护自己做出了自私的举动。在那个年代谁又敢背负这样的罪名?

第六个细节:一直优越于自己干部子弟身份的郝淑雯在知道陈灿的干部子弟身份后,很快两人走到了一起。她的一句“我们两家门当户对”让他俩的结合不是意外。即使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的现在,谁又能带着对未来生活不确定的惶恐,潇洒地只谈爱情,不论出身?

第七个细节是肖穗子的旁白讲述:小萍在刘峰大病一场后,接他回家照顾,他们两个没有结婚,一直像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听着主题曲,回味着电影中刘峰与何小萍经历的种种,我觉得“一纸婚姻”在他们俩面前显得可笑!

写到这里,想起了那些与父母一样,经历了特殊年代的不幸遭遇的人,他们依然原谅了那些羞辱、殴打、迫害他们的人。他们常说“那是时代的错”,然后因此释然!

这就是电影《芳华》让我感触的细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