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廊诗群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

后知后觉,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

2024-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芷蓁

在中国古代社会,很多士人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屈从于权贵,接受微薄的俸禄。但那些真正有骨气、有品格的人,却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渊明,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东晋时期采用门阀士族政治,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官场局面。加之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他的仕途之路注定充满坎坷浮沉。

以陶渊明的心性,他是不屑于踏入仕途的。但为了生存,陶渊明做过几任地位不高的小官。但因官场险恶,贪腐成风,陶渊明在四十一岁那年,愤而辞官,归隐田园,《归去来兮辞》就此诞生。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现在读者面前。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归去来兮辞》叙述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有一种后知后觉,叫曾经背不明白的课文,是长大后才读懂的人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已明白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走入了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吹拂着衣裳,衣袂翩翩。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看得出诗人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好强烈的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往自由的奔赴啊!

《归去来兮辞》是高中时代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虽然时光久远,但我们总能记得其中一些片段。时光,有时是最好的老师。或许经历过岁月的淬炼,才会品味到如此醇厚的味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承载青春时光的文章,值得我们去一读,再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