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喻与我的价值相对性原理
林汉扬 写于2018-03-26
相对论有个更加深奥的比喻:一个男人与美女对坐一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一分钟,会觉得似乎过了不只一小时。其实,这个“时间”的变化不是指“与主观自我(主我)感觉相对的宏观意义上的“客观时间”,因此,爱因斯的在相对论中所体现的是属于“主观时间”!当然,如果用相对客观的描述是属于以参照系的角度来感觉到时间,也可以称之为“相对时间”。
自从我提出的“价值相对性原理”与“时空经济学”之后,一切的现象都可以从时间与空间结构现象状态中的相对性找到依据。而“价值”这个概念也是如此!故我们因此可以从爱因斯坦在通俗化说明相对论中的这比喻中理解的正是他在表现出这样一个道理:主体获得外部环境的主观使用价值过程中,所谓的爱氏的“时间”,是以时间对应的主体获得的主观单位使用价值(供求空间结构)的比率来体现的,比如例子中:这个男人(主体)与美女(能符合该男人的性兴奋与美感分泌多巴胺产生供给与需求满足平衡的人)对坐一小时,这种边际效用为0或总效用最大化的时间耗费会让主体愿意把时间保持在延续这种状态上,这在选择的衡量和心理波动上体现为一条相对有序稳定平滑的线形积极状态,以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佛家称之为入定,道家称之为“静″的状态是类似的,此间“乐不思蜀”会觉得似乎虽耗费了一个小时却只过了一分钟的感觉,在大脑中枢的奖励机制会发出保持拥有的信号。
而相反,在苦不堪言的生活中,比如,如果让他坐在热火炉上烤一分钟,身体上体验到的炉火对主体获得的主观使用价值却是边际效用为负数的,主体有趋利避害之心,在炉火烘烤过程中无不秒秒离开,使心理上承受激烈波动与折腾,这在选择的衡量和心理波动上体现为非线性或无序的消极状态,在大脑中枢的奖励机制会发出放弃和逃避的信号,故才会觉得虽然只过了才一分钟却似乎过了不只一小时的体验。一条相对平直的线状与非线性的波,如果把它们拉直对比之间的长度,前者肯定比后者更长,而这个相对“长度″延长或缩短的“时间”正是相对于主体对不同事物的使用价值的相对性的体验,而这个过程中在主体主观中感觉到的“时间”正是一个“主观时间”,而爱坦斯坦所说的“时间”在观察者与参照系之间表现为速度差和质量互变的时空观也正是这种相对的主观感觉“时间”,它是在相对于某一时空(质量与速度和光速即光子信息传递速度以及观察者和参照系)的确定而言。
我这个道理说出来正是在与人相关的价值论与物理学上探索两者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