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 遇见未知的自己》
国庆假期回老家,主要带娃,等娃睡了给自己留一点独处时间,让自己的心在阅读中沉静下来,从平日快节奏的工作和带娃的杂务中跳脱出来。悠闲假期选择了一本观照心灵的书,重读华语身心灵畅销书作家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唯静心方可品味书中妙处,也更能辩证看待书中观点。书中通过女主人公都市白领若菱的视角,讲述她向智者“老人”学习如何破解自己遭遇婚姻危机、事业发展困境、童年成长阴影等人生困惑的故事。作者强调通过心灵修行,重新和真我联结,追求内心的真实、喜悦和平和。
作者建议,在身体和心理层面,先从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的一个好的小习惯开始。身体层面,比如饮食或者运动,注重健康饮食,学会和身体联结。心理层面,每天检视,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向内探索原因。让自己在面对每天遇到的人、事、物中,学习“臣服”的功课。并且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一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意识地持续至少21天,才可能转化为潜意识中的习惯。
01 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帮助和身体联结
“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助你与身体重新联结,所以运动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能够专心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提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乐观豁达的苏东坡原来也是一位瑜伽术的修行者。我在大学时初遇瑜伽,和室友一起跟随教学视频学练瑜伽,那时候我对瑜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减肥塑形的浅薄层面。2017年生娃后,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产后腰疼、手腕疼痛明显,通过习练一段时间瑜伽后,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一周三次练习不但没有令我疲惫不堪,反而心情更加放松平和,工作更加高效,主动锻炼保健意识也有所增强。
呼吸,在瑜伽练习中异常重要,每个体式都要和呼吸配合起来。书里提到了一种有趣的观点,特别强调了腹式呼吸的重要性,建议日常多多练习。“狗和猴子的呼吸快速,所以寿命就比人类短了很多,而乌龟,它好几分钟才呼吸一次,所以可以活很久,因为它可以保持住大量的能量。” 因为在呼吸的时候,我们腹部突出,这时横隔膜就可以下降,按摩到了你腹腔内的许多器官,而且还留出了许多空间给肺部去扩展,所以空气可以大量地进入肺叶中。而呼气的时候,腹部紧缩,横隔膜被挤压向上。按摩心脏,并且压缩肺部,把肺里的脏空气挤出身体。在开会、谈话等很多场合,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去“偷偷”练习。
02 学习臣服,情绪越抗拒越持久
对于负面情绪,越抗拒,越持久。事实最大,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一直撞墙,而希望把它撞开,无济于事、徒劳无功。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时间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会的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03 接纳孩子的情绪, 给孩子无限的爱与支持
当了妈妈后,对于和孩子有关的话题都会格外关注。书中强调家长应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无限的爱与支持,但这不意味不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中举了个例子,小孩在吃晚饭前要吃糖,你不给他,他生气地在地上打滚儿。这时候,你把他抱起来,告诉他:“我知道你很想吃糖,那个糖真的很好吃,妈妈也想吃,但是现在要吃饭了,吃完饭后,妈妈和你一起吃。孩子如果继续哭闹,你可以说:“哦,我知道你吃不到糖好生气、好伤心哦,我让你摸摸它,跟它拉个钩钩,说好吃完饭就吃它,好不好?”这样孩子的情绪可以充分被理解,而且他也可以自由地发泄情绪啦。
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他自己学会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教孩子来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比如抽烟,吸毒,还有那些工作狂。如果压抑孩子的情绪,就更不好了。
“外面没有别人,都是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追寻更好的自己,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逃避的人生课题。愿你我都能在纷扰艰难的世事中寻得真实的自己,获得喜悦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