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教育探索号

学习成果分享——《语文统编教材专项培训》第二期

2020-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广灵035贾宏

      上午是《语文统编教材专项培训》的第二期,分别展示了张鹏特级教师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王敏老师的《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和祝禧老师的《实验类习作教学设计解读》。

      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培训涉及到课本的方方面面,给出的指导和建议相当具体,可操作性强,比平时的线下培训有意义多了。

      我想,收获最大的要数张特的文言文教学研究了。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而课文中的文言文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那为什么从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学习文言文呢?因为文言文有它独有的文化意蕴。文言文它传达着古代贤者的思想感情,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古人的德行、精神、做人和处世等。文言文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再现,那么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学习和最好的继承。同时文言文中记载了有关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和人物政治等具体文化内容,有必要从小熏陶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思维,增加学生智慧,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正因为文言文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把文言文的教学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如何展开小学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得当且科学有效的方法。张特给出了如下方法,我觉得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并运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

(一)在绵长的音韵中体味文言的韵律

      文言不同于现代白话文,无论从用词还是语法上,和现在的文章有极大的区别,因此需要多读。再加上古代的文言没有标点符号,因此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揣摩语句的停顿之处,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的节奏,能正确的句读,并逐渐读顺文章。

      然而在学习文言的过程中,由于对古汉语词义的不理解,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并不高,学习效果差。要想改善这种境况,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读文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趣味。比如:情境对读、表情朗读、辩读、猜读、引读、文白对读、打击拍读和配乐赏读等。那么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可以采用以上方法,做到灵活有趣、高效读文。

(二)在有效的理解中谙习文言的内容。

    首先要理解字词,然后才能理解课文。那么理解字词可以用以下方法:

    1、利用注释。

    2、古今比较。

    文言中有的词和现在的词意义相差不大,有的差别很大,有的只为古代所特有。

    3、利用情境。

      有的词可能书上注释里没有给出注解,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去“猜一猜”“组组词”“换一换”。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中,有一句“足跌没水中”,里面的“跌”,就可以组词“跌倒”。这样学生就理解了“跌”的意思。

      理解课文的方法有:

      1、运用图片,再造想象。

      小学课文里的每首诗都配有插图,插图基本反映了诗的大致内容。同样理解文言文内容,也可以利用插图去理解。各种方法是我们都可以用到的。

      2、填补空缺。

      教师可以把整篇文言文改编成一道填空题。通过让学生填空,促使学生去分析判断和思考所填内容,学生的正确率就决定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发挥想象。

(三)在形象的品读中领略文言的智慧。

      比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中,怎么引导学生去概括司马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1、其他孩子都跑了,只有司马光留下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为什么司马光通过砸缸救落水的小朋友,而不是直接拉出来同伴,司马光不怕有人找他赔缸吗?

      在这里,我更佩服张特了。在上课时,给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必要,不是随口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去回答。表面上看到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甚至学生都没有经过思考,这更是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是一种无效教学。

(四)在意义的阐发中感受文言的精神。

    古人作文都表达了一定的精神想法和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而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也去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司马光砸缸》一文中,就要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后,才能想出好办法。那么学生还可以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有担当,重情重义见义勇为的可贵品质。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是在学习课文,更应该是对学生德育上的教育。去教育学生要具备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去鼓舞学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觉得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张特的文言文教学研究给了我宝贵的经验和新的思考,值得我们去实践和应用。(文中有关学术问题如有不足和错误,望大家批评指正,愿我们不断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