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与学生学能培养的探讨》——学习浅悟
《教学研究与学生学能培养的探讨》——学习浅悟
主讲教师:赵国丹
聆听者:余国安(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龙溪镇万家山村小)
在8月19号的晚上七点半,国丹老师带领大家在微信群里探讨学习,大家都是非常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地进行互动交流,真是一片热化朝天的感觉。国丹老师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你认为大学生的成才了吗?2、如果没有能成才,那么他的缺陷因素是什么?3、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成才培养该怎么教,什么时候开始教?对于这些的焦点的研究,我以前是一点没有思想准备的,这次在国丹老师引领下,参与了点滴讨论,同时也观察了其他老师的发言观点,再结合国丹老师的点评和讲解,让我好像有了那么一丁点的感悟。
讨论一:你认为大学生的成才了吗?成才率是多少?
问题一提出来,大家就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我首先用一个不确定因素的词“不一定”,最后国丹与大家的建议进行综合讲解,并且指出“不一定”这个通用词的讨论弊端,“不一定”其实就是对问题充当一个和事老的态度,事情的好坏都过得去。国丹老师说得很对,通过这一点评让我想起24年前的往事,记得那是1995年5月的一天,我到县教委成人招考办公室领取准考证的一幕,当时工作人员问是文科还是理科,我毫不思索地回答“大概是文科”五个字,接下来就是坦然接受工作人员的批评:“你到底是文科还是理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文科就是文科,理科就是理科,还大概是文科,你这些都没有搞清楚,那你打算考什么?怎么考?那你不是白跑一趟吗。”虽然话语不是很多,当时语气不算很重,可事实已经讲得非常地清楚,话语是完全正确的,不显示半点瑕疵,也毫无辩解之处,说实话也不敢辩解,最主要是无理辩解。昨天又算是旧病复发了吧,对,搞学问是要求精准的事情,绝不容许半点犹豫,模拟两可只会给自己带来学习的模糊。在我对于现实的感觉中大学生毕业的成才率在40%,从现在的人才招聘市场和应聘大学生的情况来看,招聘方的感觉就是应聘者很多,但符合自己单位要求的人员不多,有着高分低能的感觉。在应聘者来说,岗位很多,好像真正适合自己的不多,感觉许多都与自己不匹配。
讨论二:你认为大学生没有成才的原因究竟是缺少什么?
成才也可算是人才,在企业、公司、单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不是像流水线似的工作人员,因为流水线工作是模式性工作,是固定不变的工作机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更别说创新了,所以那不算人才,只能称为工人。对于什么是人才,国丹老师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定义,那就是具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具有自主思维,自主考量的估计和判断,最终做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就是人才所具备的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的主要用人方向。那么我们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才算得上人才呢?国丹老师给我们一个较为合适结论,那就是一个人成才应该具备的五大基础:责任与能力(担当)、交往与合作、追求与作为、情感与情绪(包容)、学识与学能,我们要衡量一个人是否成才,这五大板块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那么就会导致失去成才的机会。
讨论三: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成才培养该怎么教?什么时候开始教?
教师是每个人必须遇到的、而且是应该遇到的贵人,也可叫做恩人,之所以有“恩师”一说,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上升了,那么我们肩上的责任也随之增大了,教师是人类知识灵魂的塑造者,知识属于学识与学能范畴,灵魂却是其他四个方面的关键。国丹老师说:“本来我们小学儿童就已经具备成才的五大基础的因素,那么要使这些具有持久性正常发挥,就得我们老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小学开始,并且是越早越好,教师要时刻关注到课堂主题活动当中去,但不是用教化的方式去进行的。”我觉得的成才培养,应该从孩子能够正常说话交流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孩子周边开始,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社会环境教育也不可忽视。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谚语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体现出孩子早培养的重要性,重点突出“学——思——做”的培育理念。
思考:三思而行中的“三思”该怎么理解?
大家都纷纷发言:有人说是多的意思,有人说是思前想后思利弊,有人说是思利、思弊、思利弊权衡等等,我们平时在电视剧中也经常听到“请三思”的语句,但真正要我说出三思的含义却有些茫然了,看来我也对自己的学识与学能方面真的要“三思”了。我百度了一下,找到了一些对“三思而行”的不同的解释:
1、思进、思退、思危险,显然这是余争斗有关的思维解释。
2、多思的感觉。国丹老师认为古人不是这么简单。
3、思利、思弊、思权衡,这显然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思维解释。
4、思你、思我、思他,这显然是一种角度转换的思维解释。
5、思过去、思现在、思将来,这是一种纵向发展的思维解释。
6、思开头、思过程、思结局,这是一种故事完整性的思维解释。
7彭中天认为是:
(1)首先思考是什么。也就是对该事物进行定义、定性和定位分析,弄清楚该事物的存在方式。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时空扫描,就能够对事物的结构、矛盾、联系、过程做出具体分析,进而对它的存在本质做出科学判断。
(2)其次思考为什么。也就是要分析事物产生的背景、相对性条件,以及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真理结构,就能够判断其中的因果关系,理解它“为什么”。
(3)然后思考做什么。也就是要从“我”的角度对它进行合理取舍——“我”是当事人应该怎么做?怎么想?其中的力度、角度、适度如何进“量”的把握。如果掌握了文化诊断的应变思维方法论,就能够在实践判断的意义上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将“三思”的具体方法应用于读书学习:首先,弄清楚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其次,弄清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理解其中的为什么;然后,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价值权衡,假如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做什么、想什么、怎么做。
通过这些网络解释,我觉得三思而行要根据做人或者是做事来进行衡量我们心中的标准。